南京大华电影院今日放映电影(南京大华大戏院地铁口)
大华电影院堪称南京各大小电影院中的"盟主",1936 年建 院至今,一直在规模、设备、信誉度等方面保持着对其他影院的 优势。说它是南京城最大、最好的电影院,似乎并不为过。
大华电影院原名"大华大戏院",开业于 1936 年 5 月 29 日。 它坐落在商业网点稠密、寸土寸金的新街口地区,是由以美籍华 人司徒英铨为董事长的"大华大戏院股份有限公司"集资建造的, 设计者为当时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南京基泰公司的关颂声等人 ( 据传关氏也是大华大戏院的股东 ),施工者则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建 华建筑工程公司。
该院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达四千 余平方米,总造价为 16 万元。其门厅天棚采用钢架镶嵌彩色玻璃吊顶;显得非常华丽敞亮;门厅内部四周的 12 根朱红色圆柱 极具民族特色,把整个建筑衬托得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厅 内地面光洁平滑,纤尘不染;休息厅和走道都铺有红丝绒地毯, 显得非常典雅气派;楼上有喷水池,开启之后,为这座大戏院增 添了勃勃生机。放映大厅内,座位间距宽大明敞,十分舒适;绿 色的帷幕上,绣满了各种美丽的图案,令人赏心悦目;更令时人 大感惊奇的是,电影开映时的灯光控制是依光学原理设计的,先 红后紫而转蓝,亮度逐渐减弱,乃至完全熄灭。
这样的影院装修、 放映设备,在今天当然毫不足奇,但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则不啻 琼台仙境,而且只有大华大戏院才有,在上海也只国泰、大光明 两家具备,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大华大戏院的首任经理由司徒英铨兼任。它开业时的首映影 片为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的歌舞片《百鸟朝凤》,该片与后 来放映的另一部外片《泰山历险记》( 韦斯摩勒主演 ) 一样,都在 南京城引起极大的轰动。当然,设施一流,价格自然也不菲-- 在当时南京城的四大影院 ( 国民、首都、新都、大华 ) 中,它的 票价是最高的,其最低价格为大洋六角,比"新都"的最低价高 出两角,在当时足可吃到两到三客的客饭了。另一方面,既称"大 戏院",则意味着不但放映电影,亦兼上演舞台剧,著名京剧表 演艺术家梅兰芳即曾在此演出过,至今不少老南京人对此次演出 记忆犹新。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南京沦陷。南京沦陷期间, 大华被日寇占据,由日伪组建的"中华电影公司"把持经营。其 间曾遭受空袭轰炸,观众厅的屋顶钢架严重受损。1945 年抗战胜 利后,大华大戏院被国民党政府所设的"敌伪产业管理处"接管。 厥后,大华大戏院股份有限公司向国民党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中请, 要求发还产权,获得批准。为便于管理,经大华、首都 ( 包括新 都 )、国民三家股份有限公司协商,"南京四院联合办事处"于 1945 年底成立,统-管理和经营四家大戏院的电影放映业务,举 凡进片、映期、价位等,无不在统筹安排之列。从此,大华大戏 院便成为其下属四院之一,而其建筑也得到局部维修,保证了放 映业务的正常开展。但还都之后的大华一改旧时传统,变成了一 家军人电影院,-般不对公众开放。
1949 年,"四院联合办事处"被市军管会文艺处接管,并被改组为"南京市电影戏剧管理处"。嗣后,又成立了"华东影片经理公司南京办事处"和"中国影片经理公司南京办事处 直属影院办公室",大华的隶属关系亦随之改变,而其私营的性 质则-如往昔。
1950 年 4 月,大华大戏院正式更名为"大华电影院"。 9 月,南京这座最豪华的影院被暂租给第三野战军文化部,专为军人服务,名称亦变为"军人电影院";越数年,即 1959 年 2 月,与部队的租赁关系宣告终止,大华重又回到地方,并恢复了 原名。出租期间,为处理影院的私股问题,曾于 1953 年成立了"公私合营大华影院股份有限公司",所以大华的有关问题早在 1956 年公私合营之前即已解决。
这一时期,大华既放映电影,也接纳 剧团的演出,多位著名演员如沪剧演员丁是娥,越剧演员徐玉兰、 王文娟,京剧演员钱浩亮、刘长瑜等,均曾在此登场献艺;外国 一些表演团体及艺术家也曾来此演出。
但这种热闹的景象并未持续多 久。1966 年"文革"开始后,由于大批影片被指斥为"毒草",各家影院竟到了无片可映 的地步,纷纷关门大吉。大华也被迫于是年底歇业,两年后才逐 渐恢复放映业务;而在"文革"期间,受时局影响,"大华"这 块老招牌亦曾更换为"东方红影剧院",1972 年 3 月始得恢复本 名。种种不正常状况在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算结束, 从那时起,由于片源日益丰富、人民日益富裕,电影市场也日见 繁荣。作为南京电影院中的"大阿哥",大华电影院认真做好 影片的组织宣传工作和为观众服务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
1984 年,该院在全市率先实现年门票收入超 100万元,不但雄冠江苏一省,在全国同行业中亦属鲜见;至 1987 年,突破 150 万元;1989 年,又攀升至 200 万元,从而获得该年度"全 国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还 专门为此发来贺电。与此同时,影院的自身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 强。1986 年,大华在实现放映自动化、光源氙灯化、音响立体化、 座椅软席化、空调冷气化等"五化"的基础上,又投资 52 万元, 进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改造,安装了如梦似幻的装饰照明灯群, 将场内座椅全部改为航空式沙发,引进了"道尔贝"四声道立体 声放映设备,使这家老牌豪华电影院显得更加华丽典雅,进一步 保持了它在南京 "龙头老大"的地位。
1987 年 12 月,大华还创 造性地开展了"开门评院"活动,公开接受广大观众对影院工作 的批评、建议和监督,并据以不断改进工作,获得社会各界的广 泛好评。而此类活动,无疑又为这家影院中的老字号增添了更大 的魅力。
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大华有过辉煌,但也曾几度没落,尤其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后,大华破旧的外观,陈旧的设施,传统的 单厅结构都远远落后于电影放映市场的发展趋势。值得庆幸的是, 2006 年,大华成为南京首批启动的优秀民国建筑修缮保护对象。
2011 年 11 月,大华大戏院的维修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此次改造秉承"原址、原面积、原高度、原风貌"的原则,改造后的大华大戏院依然融合了现代建筑与传统意识,大华大戏 院的招牌门脸和红色民族大厅等精华全部保留,影院外墙的黄色 水磨石子墙面作为历史的印记被保留,而 1993 年改造的大厅部 分则进行拆除,改建成更符合现代观影需求的四层多厅式的星级 影厅。
与一般的影院不同,在此次改造中,大华大戏院特别在二楼 开辟了一块电影历史展厅,展厅中不仅细数了大华大戏院的发展 历程,还有当年放映电影的宣传资料,放映机等电影放映设备, 以及张艺谋、章子怡、梁朝伟等影视人员在大华举行首映或观众 见面会留下的图片资料等。
此外,改造后的大华大戏院还将定期举办民国派对、老电影 展等具有"民国范"的特色主题活动,将大华打造成新街口商圈 新的文化地标。
改造后的大华大戏院共 9 个厅、1100 多个座位,其中二楼分 布有 6 个厅,三楼有 3 个厅,拥有 300 多个座位的 9 号厅规模最大, 装修上也采用了红绿黄为主色调的中式复古风格。此次重新改造, 大华还引入了 4D 影院、4K 放映机、全景深环绕音响等全国最新 电影放映硬件设备。
修缮一新的大华大戏院已经再次融入南京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