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通宵看电影的电影院有哪些(南宁通宵看电影的电影院叫什么)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乡野,用手中的摄像机和满腔热情记录着民族传统文化,向人们展现劳作之美、信仰之诚、手艺之精......12月9日晚,2016广西民族志影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并将于12月10日至14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会场,以及广西民族大学和贺州学院分会场公开播映48部入围原创影片。

乡村影像 记录生活把"根"留住

主展映单元《盘王节之黄泥鼓舞》剧照

"我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我是用心的,因为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记录和保存自己的文化。"何春来自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那里有一个由白裤瑶青年自发创立的乡村影像小组,记录族人最纯朴的生活。

10年前,何春成了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的一员,与她一样,目前广西10所生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镜头寻找身边具有传承、保护价值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工艺,留住这些宝贵的民俗民风。

借由广西民族博物馆陆续开展的摄影摄像培训班,许多从未接触过摄像机的农民也加入其中,用自己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讲述本民族的文化故事。此次影展中的乡村影像单元便是由最初的生态博物馆影像培训发展起来的,可谓意义深远。

高校影像 扶持纪录片新锐导演

新锐单元《佛仔事》剧照

正就读于广西师范学院的李嘉迪此次有一部作品入围新锐单元,这部名为《罗波庙会》的影片记录了今年农历初二,武鸣举办龙母祭祀大典的过程。实际上,早在2013年,广西民族博物馆便推出了新锐导演扶持计划,通过与各大高校合作对优秀学生进行定向资助,以增添民族志纪录片的"新鲜血液"。

值得一提的是,入围新锐单元的还有两部由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团队选送的作品《佛仔事》和《风华彩绘五十年 府城画师潘义明》。该校于1996年创立的音像纪录与影像维护研究所是台湾唯一训练纪录片专业人才的硕士教育机构。去年刚从该研究所毕业的施仪洁,拍摄作品《风吹的歌声》也入选了此次影展的主展映单元。施仪洁深有感触地说,纪录片忠实地将我们所关注的文化信仰一一地刻画下来,更重要的是纪录片工作者能够借由拍摄的过程参与到民族文化之中,体现文化的价值,保存未来传习的机会。

国外影像 展现北欧"萨米文化"

特邀单元"萨米声音"《YOIK 》剧照

本届影展还首次与国外电影机构合作,邀请到讲述生活在北欧的萨米族群的纪录片作品,在特邀单元举办"萨米声音"专场展映。萨米族地处北极圈内的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已生存了上万年,被称为欧洲"最后的土著"。

千百年来,萨米族一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本届影展特别联合北极最大的电影节特罗姆瑟国际电影节,策划推出了"萨米声音",这也是西南地区第一次以影像的方式展现萨米族的文化。

其中影片《YOIK》(萨米长调约尔克)通过人们唱诵萨米传统音乐Yoik,以表现出萨米族的幽默、快乐和对自然、人和动物的热爱,并展现了萨米人追寻属于自己音乐之路的过程。影展组委会希望通过该单元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这一古老的民族。

广西民族志影展简介

广西民族志影展是中国大陆首个民族志影展,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创办于2012年,并于2014年定位为专注民族文化的固定性双年展。影展旨在关注中国、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及民族文化多样性,致力于推动纪录影像的多元取向,创造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纪录影像交流平台。

本届影展自今年初启动以来,共征集到国内20余个省区市及东南亚、北欧、北美投稿的原创影片近200部。经初评共有48部影片入围主展映、乡村影像和新锐单元,另有7部特邀单元作品。这些影片内容涵盖各少数民族,涉及手工艺、戏曲、婚俗、节庆、仪式等题材。

日程表。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小新的工资就涨五毛!

求!打!赏!↓↓

小新推荐

编审:卢超 编辑:唐秋艳 李慧婷

南宁新闻网新闻无敌粉丝群

扫一扫,即可入群,爆料一旦采用,有奖励

版权声明:
作者:baike
链接:http://www.shmzbjfw.com/dl/821.html
来源:生活百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