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鹤楼的七首诗词名作:气势恢宏,首首经典
古代文人多有登楼情结登高望远,天地万物俱收入眼帘,心胸也一下子开阔起来但是不同的人,因为境遇和情绪的不同,所得感受也因人而异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武昌市蛇山山顶,临长江而建,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无数文人墨客在黄鹤楼留下诗篇,使黄鹤楼得以闻名海内外,享有盛誉
其中,最有名气,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崔颢的这首《黄鹤楼》: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名字的由来,自古众说纷纭,不过从崔颢这首诗中意思来看,他也较为认同仙人驾鹤之说。
这首诗是崔颢的成名之作,甚至有传闻说,李白路过黄鹤楼,看到这首诗,也自叹弗如,打消了题诗的念头,由此可见其分量此诗写景恢弘大气,想象奇特,具有一种古今穿梭,时空交错的空灵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两首关于黄鹤楼的诗也不落下风,分别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乘船出蜀东下到达武昌,听闻孟浩然隐居在当地的鹿门山中,便欣然前往拜访,后来两人结为好友得知孟浩然要去南下扬州,李白便约他走之前一起去黄鹤楼聚一聚相会后,李白送走孟浩然,望着奔腾无际的长江和渐渐消失的船影,心情五味杂陈,或许不仅仅是留恋,更有对友人奔赴江南胜地的无限祝福。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而这首写到李白晚年被贬长沙,心情大变,由“西望长安不见家”可看出他是多么地期盼重回京城,重回老家!一个茕茕老人在黄鹤楼上,和友人举杯共饮,以遣愁思。
忽然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笛子曲《梅花落》,那清远悠扬的笛音将李白带入了苦涩的回忆中,思乡之情愈发地浓厚,他仿佛看见江城五月,梅花纷飞飘落,一切那么地虚幻……“落梅花”一语双关,不仅写曲名,也写诗人眼前幻景,使思乡羁旅之苦涩表达得更为深沉。
同样是怀才不遇,姜夔的这首《翠楼吟》比李白要婉转许多: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姜夔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玉梯凝望久,但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消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武昌安远楼落成,词人和朋友去参加落成典礼,后写下了这首词上阙暂搁置黄鹤楼不写,而着笔于胡地的苍茫之景塞外风沙呼啸,城墙上轻尘落定,皇帝赏赐美酒歌舞以表庆贺。
词人这才有机会听到元帅军帐中新唱的战地民歌安远楼檐牙高啄,红槛翠雕,殊为精巧那唱歌的姬女十分俏丽,身上散发阵阵芳香,夹杂着夜里的寒风悄悄吹来,多么地沁人心脾下阙转入写情,友人心情畅快,只觉缺少共同游戏之人欢度时光,可词人就并非如此了!孤单地倚栏凝望许久,眼见天涯无际,芳草萋萋的旷丽无边,不禁生出愁情,想借酒浇愁,一排消极情绪。
“花消英气”实际是写作者“消了英气”,抒发作者对命运前路的无奈喟叹西山外,黄昏日落,秋雨后的天空依旧云卷云舒到此,整首词的意境更加悠远,情味更浓
爱国如岳飞,相比个人功名利禄,他更关心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下面的这首《满江红》也是其代表作: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岳飞登上岳阳楼,遥望中原大地,雾锁楼台,千村万郭浩渺无际想当年,这里还是夜夜笙歌的繁华闹市,如今胡虏铁骑遍布郊外,战事一触即发。
曾经,有多少士兵血染敌军剑刃,黎民百姓填平千沟万壑!岳飞泣叹之余,恨不得马上负剑请缨,率领劲旅铁骑,直捣胡贼,光复中原山河!等到胜利归来,再游汉阳城,那感觉可比驾鹤般爽快“骑黄鹤”一句紧扣主题,道出作者想象收复河山之后的喜悦,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愿望。
元朝作曲家张可久的这首《寨儿令》则是抒发作者历史兴亡和沧海桑田的感叹,原文如下:寨儿令·次韵怀古
张可久
写旧游,换新愁,玉箫寒酒醒江上楼黄鹤矶头,白鹭汀洲,烟水共悠悠人何在七国春秋,浪淘尽千古风流隋堤犹翠柳,汉土自鸿沟。
休!来往愧沙鸥
江河万古长流,而七国春秋和风流人物早已烟消云散,化为尘埃,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隋炀帝时大兴土木所建的沟渠和汉朝的大运河还似在眼前,那么地辉煌宏丽算了吧,经过的沙鸥都为他们羞愧不已!作者所有的感情都浓缩在了最后一句,一个“休”字,似是评判历史,也像鞭策自我。
“愧沙鸥”一句用拟人的手法,仿佛嬉笑怒骂,放到结尾处,收到意犹未尽的强烈艺术效果
最后毛泽东的《菩萨蛮》压轴出场: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作者在词中写到了汇集九流的长江,江上一线飞架的京广铁路,烟云缭绕的龟山和蛇山,还有苍莽无际的江水,构成一副壮美的山河图画。
而黄鹤楼或许正是图画的点睛之笔而传说中的黄鹤如今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来往的游客站在楼上,思绪万千,特别是革命路途上的困难,都让作者焦虑不已可那又怎样?!毛泽东挥毫写下“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将酒一饮而尽。
他坚信,革命终将胜利,我们终将迎来新时代!正义的浪潮正如这滚滚不息的长江水,不是任何反革命分子能够抵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