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品读最美重阳诗词,思念亦重重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佳节,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明朝张岱所著、被誉为“古代文化百科全书”的《夜航船》。

也对“重阳”的意义和相关习俗进行了解释:“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汉宫人贾佩兰九日食饵,饮菊花酒,长寿。”

△ “半日闲”《夜航船》,岳麓书社出版这一天,人们登高、祭祖、插茱萸、饮酒、赏花、吃糕……希望亲人平安、生活“步步登高”重阳起源与发展重阳最早可追溯到先秦之前,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中国古人敬天,金秋九月恰逢农作物丰收,人们便准备好丰盛的祭品,祭天帝、祭祖,以感谢天帝、祖先的恩德,保佑丰收。

△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吕氏春秋》,岳麓书社出版到了汉代,重阳节的习俗也更加丰富,《西京杂记》中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重阳节已经有佩戴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求寿的习俗。

三国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描写了重阳节的饮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重阳节聚会饮宴具有长久的传统在魏晋时期,节日气氛渐浓,重阳节倍受文人墨客吟咏。

菊花与重阳节的关系,也因晋代文人陶渊明的赞颂变得更加密切,他在《九日闲居》序与诗中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说人们盼望长寿而喜爱重九这一名称。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菊花诗也更是流传千古。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陶渊明集》,岳麓书社出版到了唐朝,宫廷和民间一起庆祝佳节,唐德宗年间,重阳节更是被定为正式节日唐朝的很多著名诗人都留下了关于重阳佳节的诗作,李白《九日》:“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杜甫《九日蓝田会饮》:“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孟浩然的重阳诗则表现出一派怡然豁达:“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到了宋代,重阳节的气氛更加热烈,《武林旧事》记载,

重阳节宫中要赏菊灯、饮新酒、赏新橙、簪菊花、吃菊糕,热闹不亚于上元与中秋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回忆了明代晚期江南地区缙绅家庭重阳节赏菊的盛况,“不敢以菊言,真菊海也”赏菊之日,家中的家具、器皿、帐幔、衣饰、饮食等物。

“无不菊者”,都以菊花纹样做装饰,重阳赏菊的风气大为风行。

△“小品雅集”《陶庵梦忆》,岳麓书社出版清代很多小说中描写重阳过节的场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所写的赛菊花诗、开螃蟹宴情节,其实正是重阳节的习俗,大观园诸人赏菊、作菊花诗,

既反映了当时贵族之家的文化生活情趣,又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 《红楼梦》(名家演播阅读无障碍版),岳麓书社出版发展至近现代,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九”是最大的个位数字,“九九”又与“久久”谐音,加之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求寿的习俗,所以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敬老节”,。

寄托着人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祝福重阳读诗《己酉岁九月九日》东晋·陶渊明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九日》唐·李白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九日蓝田会饮》唐·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谢新恩·其五》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定风波·重阳》宋·苏轼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宋·晏几道九日悲秋不到心。

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宋·辛弃疾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宋·吴文英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病怀强宽恨雁声、偏落歌前记年时、旧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桥寒妆靥鬓英争艳,度清商一曲,暗坠金蝉芳节多阴,兰情稀会,晴晖称拂吟笺。

更移画船引佩环、邀下婵娟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扫花游·九日怀归》宋·周密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暗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

情丝恨缕倩回文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采桑子·九日》清·纳兰性德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悠悠几千年,重阳节的习俗或许有变化,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祝大家重阳快乐!你的家乡过重阳节有哪些与众不同的风俗吗?在评论里和大家说说吧~END

版权声明:
作者:baike
链接:http://www.shmzbjfw.com/wh/452.html
来源:生活百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