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名篇鉴赏420卷大全集》1—20卷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 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 曲子词、 乐府、 乐章、 长短句、 诗余、 琴趣等它始于 梁代,形成于 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 旧唐书》上记载:“自 开元( 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 胡夷 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 唐诗争奇,与 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 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 宋词》词,就它的内容说,就是抒情诗,是诗的一种。就它的体制说,则比诗体要复杂得多。因为词本是曲子词(歌词),是要依照词调(也叫词牌)来写的。每一个词调都有特定的形式格律。

目录:《水龙吟·西湖怀古》_陈德武《一剪梅·宰相巍巍坐庙堂》_醴陵士人《虞美人·兵后寓吴》_蒋捷《虞美人·梦冷黄金屋》_蒋捷《虞美人·秋晓》_蒋捷《虞美人·吴江》_蒋捷《霜天晓角·人影窗纱》_蒋捷《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_蒋捷

《虞美人·乡土》_蒋捷《燕归梁·风莲》_蒋捷《虞美人·听雨》_蒋捷《虞美人·梳楼》_蒋捷《尾犯·寒夜》_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_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_蒋捷《声声慢·秋声》_蒋捷《女冠子·元夕》_蒋捷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_唐珏《齐天乐·客长安赋》_王易简《满庭芳·汉上繁华》_徐君宝妻

《水龙吟·西湖怀古》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 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陈德武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词作词人笔触徘徊在怀古与伤今之间,徜徉在幻想和现实之侧写得慷慨悲壮下笔千钧,表情亦淋漓酣畅。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引出怀古思绪大处落笔突兀笼罩,气势十足“临堤台榭”,承开头“多佳丽”三字而来,至“四山睛翠”,一气直贯,展开对西湖景致的铺叙从堤到榭台、楼阁,从荷花到桂子和四山廖廖几笔,写尽西湖之美。

游人如织,歌吹飞扬之景象跃然纸上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增加大笔濡染的“四山晴翠”一句,勾勒出西湖景物的特征山水之美,可怡人性情,但也会使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所在在铺叙之后,词人大笔一挥,引发无数感慨。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陈德武身历南宋覆亡,这几句无疑是对南宋百余年耻辱历史的沉痛总结也对“百年”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不思北复故地的极有力的鞭挞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笔锋陡转,由怀古转入伤今。

“天旋时异”概括了南宋被元所灭的沧桑巨变“可惜”是承上启下之语:“藉何人”是亟盼有人出来扭转乾坤反问句增加痛苦之沉重“登临形胜,感伤今古”是全篇的文眼,作者登临之时,内心感情汹涌,似将倾泻而出,“发挥英气”因而要词情慷慨,又为下面拓展新的词境留下了余地。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这是面对西湖景物而产生的想法力士、天吴,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人词想借力士,天吴来填水移山想靠神力把理想变为现实之后词人再作一设想:“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 军泪!”岳飞精忠报国,却落得父子被害的悲惨结局,真是神人共愤。

愤懑郁积于胸,作者想借外力将其激发出来表明国虽亡,但爱国之心仍拳拳于胸 《一剪梅·宰相巍巍坐庙堂》醴陵士人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 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

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醴陵士人词作鉴赏 《一剪梅》原题《咸淳甲子又复经量湖南》此一年应为宋理宗景字五年(1264)这一年,贾似道当权朝内,推行所谓“经界推排法”,在江南之地大摊税收,百姓苦不堪言。

南宋王朝对内加紧压榨人民,对外则一味屈辱求和醴陵士人这首词即是这一历史概况的反映 全词先写宰相、臣僚、太守的“经量”随之对之发出质问,围绕“经量”,刻画了南宋官场的一种比较深刻的形象 此词在形式上运用重叠的方式表达了不重复的内容。

形式局部不同,内容有所变化重叠错综刻画人物形象,又抒发愤慨的感情全词用“经量”两字处有八句,十六字这种反复运用同一词语,便是重叠其它词语也相互转换,形式错落词中刻画的三种人物形象:“宰相、臣僚、太守”从他们对“经量”的态度,揭示其性格特征的。

“巍巍宰相坐庙堂”,指贾似道以“巍巍”,突出其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随之“说着”“便要”,在其独断专横的面目,刻上讽刺的一刀朝廷里的臣僚的态度是看宰相的眼色行事,为之附和捧场,从头到尾赞成“经量”活脱脱的一副奴才相。

“那个臣僚”,非指某一臣僚,略其名而指其实,轻点一笔,颇为不屑 “轻狂太守在吾邦”,指湖南醴陵县所隶属的潭州(长沙)知州他对贾似道布置下来的“经量”是,才“闻说”,便“星夜”执行,故说他“轻狂”各句的词语重叠错综,虽无具体的、细致的描写。

但只数语寥寥,却表现出三种形象的言语、行动、神态的不同特点“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直逼贾似道和南宋皇帝长期陷落的河北、山东等广大地区人民流离,田地荒芜,你们毫不理会,却风风火火地在南方丈量田地。

北方的大片荒地却经由胡虏践踏,你们为什么不去经量呢!这里说的“经量”是虚借一意,这实际上就是指斥统治集团屈辱求和,毫不收复失土打算,以嘲讽的口吻写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虞美人·兵后寓吴》蒋捷 深阁帘垂绣 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 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 影厮伴、东奔西走 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 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 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 趁未发、且尝村酒 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 翁不应,但摇手 蒋捷词作鉴赏 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南侵,陷岳州,下苏常翌年春日,兵进临安。

这年秋天,蒋捷正在吴门流寓,兵荒马乱之中,衣食问题成为困挠词人最大问题这首词写于此时,是词人流浪生活的真实写照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闺阁深院,垂地绣帘,柔和灯光,轻言细语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

词人首先营造了记忆中温馨的氛围但和眼前的自然之物相对照在漂泊中自己多么希望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可是“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黄昏之后的“寒鸦”尚可归巢杨柳,令人羡慕不已不令人产生人不如鸦之感!“蒋词中抒发的背井离乡的愁苦情怀,而是战乱时代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产物,而非一般词人和平时的呻吟。

”万叠城头哀怨角“,城头上反复吹奏的号角声充满哀怨,这”哀怨“是一种主观感情的外射,和着国破家亡的伤恸 “相看只好山如旧”流露出江山易主的悲痛心情“叹浮云”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漂泊孤凄之感是和亡国之痛融合在一起的,使之更加深沉,也更加悲苦。

这是一个秋风肃杀,百花凋残的季节,这是一处景物苍茫的黄昏时刻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明天将带上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设法谋生,以便糊口“趁未发、且尝村酒”从困境了显现出达观的态度。

姑且苦中作乐,把烦忧抛在一边吧!村酒饮罢,囊中仍很羞涩“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微醉中探手“枵(xiāo消)囊”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锥还在他询问邻近的老翁:“需要抄写《牛经》么?”老翁只是摇手。

词人“东奔西走”的目的和结果,在这几句话中描写的维妙维肖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几个典型的细节加以描述,把它看成现实主义的杰作亦无不可 这是一首描写流浪生活的悲歌在战乱的年代,词人过着流浪的生活即使物质上再困窘,也不能使他屈服仕元。

同时在词人通过老翁对《牛经》的冷淡态度的描写,透露出当时农村中凋零残败的景象,和农民生产情绪不高的事实《虞美人·梦冷黄金屋》蒋捷 梦冷黄金屋 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 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 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 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 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难卜 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装束 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空掩袖,倚寒竹 蒋捷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抒发亡国之痛的词谭献在《夏堂词话》评论说:“瑰丽处鲜妍自在”可此词用笔极为婉曲,意境幽深,极尽吞吐之妙 “梦冷黄金屋”词中描写的对象乃是一位不凡的美人“黄金屋”用陈阿娇事。

汉武帝年少时,长公主想把女儿阿娇许给他,汉武帝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贝班固《汉武故事》在这里作者借阿娇来写一位美人词人自己朝思暮想的人不仅是美人,还有故国起句意谓美人梦魂牵绕的黄金屋已变得凄冷,实际上含有故宫凄凉之意。

“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写室内器物,见到自己曾经抚弄过的乐器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不禁感慨万千故以一“叹”字领起,化实景为虚景秦筝,弦柱斜列如飞雁成行的古筝素弦,即丝弦梦魂化莺飞回金屋,还认得旧时的绿色纱窗,雨过,只见荆桃果实已长得如豆大。

“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令人心中升腾中怀旧惜春之感“化作娇莺”梦魂化莺,想象不凡笔力奇幻,独运匠心金屋冷寂之境、秦筝尘扑之景,亦为化作娇莺所见逆入平出,特见波澜景物描写,虚实交错。

“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琼台,此处则指玉石所作的弹棋枰弹棋局,其形状中央隆起,周围低平李商隐诗称为“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无题》)、词人在此以玉制之弹棋局形容心中难平之恨“此恨难平”总结上面各种情事,积愤难抑,自然喷发。

词人由写景到抒怀“消瘦影,嫌明烛”借写消瘦的形象,表达一种悲凉的心境借说“瘦影”,从而通过照出的反常心理曲折加以表露 下片以“鸳鸯碎泻东西玉”起笔以杯碎酒泻比喻宋朝的覆亡鸳楼,即鸳鸯楼,为楼殿名东西玉,酒器名。

这句从写和美人的分离,喻指和故国的永别佳人已远离,眷恋情仍深,词人仍希望能重睹其旧日丰采“问芳踪、何时再展?”流露出自己重见佳人的热切愿望,但“翠钗难卜”佳人踪迹何在?又表明这一愿望的实现何其渺茫 “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装束”说自己准备把那容颜描绘在生绡画幅上,想来还是宫人旧时的装束吧生绡,未经漂煮的丝织品,古人用以作画眉横云样,指双眉如同纤云横于额前旧时的装束代指故国的形象与美人分离,希重会而又渺茫,只好托之丹青。

通过这几层描绘,把故国之思写得力透纸背“彩扇红牙今都在”彩扇红牙(歌舞时用具),旧时之物俱在,已物是人非,自己聆听盛世之音,百感交集,却知音难觅此时怀恋故国之人已越来越少只好独自伤怀作者的这种感叹是对民族意识已经轻淡薄的情况而发的。

然以“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的词语表达,曲笔抒怀也开元曲,借唐开元盛世的歌曲,此处指宋朝盛时的音乐“空掩袖,倚寒竹”,借竹的高风亮节表现自己坚贞不渝的品德 这是一首具有典型婉约风格的作品在“梦冷黄金屋”起笔,以幽独伤情作结。

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故国之恋和不同凡俗的高尚志节词中借梦抒怀,使境界迷离以美人为灵魂化身,写故国之思词人曲笔道出心中郁积很久的块垒,虽用词较为清丽婉约,但表情却仍显酣畅淋漓

《虞美人·秋晓》蒋捷 渺渺啼鸦了 互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 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 起搔首、窥星多少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 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 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

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 计无此、中年怀抱 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 烟未敛,楚山杳 蒋捷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多不接处”的词正因如此,才显出跳跃起伏词人在不经意间信手拈来,漫不经意,所见所闻皆入词中,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发其所欲发。

这样的词需要细细体味,而非能摘章断句鉴赏 “渺渺啼鸦了”起笔词人早早地醒来了阵阵凄切的鸦啼首先进入听觉,鸦啼声渐行渐远“互鱼天”把视线转向窗外,天空中一片鱼肚白片已然泛起“寒生峭屿,五湖秋晓”阵阵凉意袭来,大概这是从太湖中山岛那边侵袭过来的,这时意识到了“五湖(即太湖)秋晓”。

“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这时他忽然记起了昨晚凭靠着竹几做了一个梦:古道上马嘶人行“起搔首、窥星多少”披衣起床,爬梳了一下稀疏的头发,室外,残星点点此时天色微明,淡簿月光,连篱笆的影子也显示不出来了,只见竹篱上的牵牛花绽开了几朵。

“秋太淡,添红枣”清淡的秋光,那枣树上挂着些红色的枣儿,给增添了几分亮色庭园小景令人赏心悦目,刚才的凄凉之感已一扫而空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鬓,与秋俱老”迎面吹来的阵阵西风,引起了他的伤感愁情已郁结,本想依托西风吹走,反而催促鬓鬓更快地变得稀白,和这衰飒的秋天一同老去。

“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抚今追昔,回想旧院,挂着帘幕,遮寒挡霜,美酒酣饮,醉卧在饰有彩绘的屏风,此情此景,豪放不羁“计无此,中年怀抱”思量那时是不会有而今这种伤感的中年怀抱的“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

”自己流落江南地带,可银囊羞涩,只能象伍子胥那样去吹箫乞食遥望天际,一字横空,是列队参差的南归白雁大雁尚归,何时得重返故里?“烟未敛,楚山杳”目睹此景,令人嫉恨生出天色渐明,一派烟雾轻笼,只见楚山的迷蒙景色。

词中借秋晓所见所感,抒发词人“愁”和“恨”这里有悲秋之情,但词的内涵实际远不止此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和逃难寓居遭际,寄寓了更为深刻、丰富的意蕴,悲秋之中的“愁”和“恨”,沦落天涯之愁,是神州陆沉之恨词人触景生情,词中透露出一股悲壮的沧桑感和忧患意识。

《虞美人·吴江》蒋捷 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 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 斗吐出、寒烟寒雨 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 但留得,绛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舣,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

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 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之何处? 鼓双楫,浩歌去 蒋捷词作鉴赏 吴江,即吴淞江,是大湖的一个支流,东流入大海江上有长桥,又名重虹桥,上有重虹亭,甚为宏丽,为苏杭之间必由之路。

姜夔曾有词云“重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遇”风光甚为旖丽 这首词作于宋亡以后作者漂泊东南时期的作品词中主旨在于借重虹亭抒发作者在宋亡之后无处容身的隐痛 “浪涌孤亭起”,就起得突兀奇谲,显出了垂虹亭的气势。

翻滚江涛,孤亭屹立,巨浪腾空涌起这样有气势的建筑,在词人眼里,“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蓬莱山是海上三神山之一,当年秦皇、汉武都曾派臣前往寻访仙人,可惜都未能找到,但却有亭子飘落到了人间可见重虹亭来历非同寻常。

仙山上飘来的亭子,谁来护持它呢?“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并能喷烟吐雨,显示出亭子外观极为壮丽 “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但来自仙山神力的亭子也遭劫难,昨夜巨鲸翻动了地轴,把飞檐抛到天空,只把垂虹桥留了下来。

这个巨鲸实指人间的巨怪,这里是指蒙元贵族元兵于1275年(德祐元年)攻宋,平江府通判王矩之、都统制王邦杰迎降于常州,元丞相伯颜进入平江府垂虹桥是必经之路说重虹亭毁于此时,也非无根之果也不至纯属垂虹亭的被毁,象征着国家灭亡。

下片“五湖有客扁舟舣”,转写词人吴江之行 从太湖里驾着小舟停靠在垂虹桥边,目睹亭子残破,作者都积于心中多时的愤懑,便喷发出来“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垂虹亭本来是蓬莱山上群仙的聚会之所,但飘坠到这里,仙人们如果重来,目睹亭子被毁,恐怕他们无法留驻。

借群仙的难驻,表明了山河改易使神仙也不再留恋人间这里安排得匠心独具,不直抒感慨,比直接抒发感慨要委婉得多,深刻得多 “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词人想借白鹭为群仙报信,但白鹭也被惊飞。

此处思维之奇,亦难以片言卒说把沙洲飞鹭等拉进了神奇境界“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词写至此,真情流露出来“万重乌云遮蔽”,四海茫茫,何处是容身之地呢!词人的亡国之痛,从这两句里集中地表现出来。

词人在入元之后,始终不肯出仕,终老竹山是其一贯思想使然词中在易代之后,俯仰身世,无所寄寓,与古代诗人契合结语“鼓双楫,浩歌去”,再现词人遗世独立之风貌,让人想起王闾大夫之风味读来让人在意犹未尽之余,感慨系之。

这首词语言凝炼,意境奇幻,是一首极具特色的佳作。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蒋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 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 折时高折些 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蒋捷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令因受到当时新兴的散曲的影响,表现出散曲的白描、轻巧的特点,同时又保存了宋词的“骚雅”和疏淡。

词是通过心理活动来反映另一个人物的行动的起笔直白,“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看到纱窗上有个人影映在,她想:是谁到自家的院子里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如果想折,就要让折花人好好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提出问题:这人是哪家人,要把花折到哪里去。

“须插向、鬓边斜”定折花人是女人,而家中的花,檐牙的树干高处的最好,索性把情况告诉她要把好花插在鬓发旁边在纱窗上的人影的动作中,看出折花者是一女性折花者的动作也是借影子反映出来而主人则也应是女性,而且是深居闺中的女性。

“檐牙,枝最佳”“檐牙”,翘出如牙的屋檐边的建筑装饰这是一片安静的乐土高琢的檐牙,栽着好花,显示主人的身份定极高贵而好花被折,未加阻拦主人的气度定很不凡主人公不轻意走出闺房,只在房中轻轻告语主人公应该是大家闺秀。

刻画了性格温和、善良、爱美的女主人,所以对于折好花,对于折花的人,关切备至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是细致的,反映人物的性格是鲜明的 这首词是个很精致的作品以散文化的特写,点出生活情景描写人物的活动的心理较为含蓄。

用词不精雕细琢,而崇尚自然,令人耳目一新《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蒋捷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 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蒋捷词作鉴赏

蒋捷的这首词是和其《虞美人听雨》一样,是其对己身世和生平的自叙性文字这首词在表达了更为婉约些它用一种闲适、淡漠的表面,以潇洒而轻逸的笔调写出内心的隐痛 全词以写景起调“枫林红透晚烟青”,枫叶深红,是经霜长久,“透”了即要落地。

“烟青”在“晚”:这恰如一个饱经折磨身乏神疲,凄恻迟暮的老人接着抒发愁思:“客思满鸥汀”,“客思”是客居江湖的亡国飘泊之愁:“鸥汀”,表示水乡,愁对闲暇栖息的鸥鸟和平静空阔的沙汀,一“思”便即景见情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二十年”,应是亡国后的二十多年他想“种竹”,因为竹节是被当作保持高节与虚心的象征的种竹,实为寄托亡国遗民的心事“种竹”而“无家”,是因国破家亡如果还不想改变自己的好尚,而只能“借竹为名”在词人故乡宜兴有竹山,在县东北六十里的太湖之滨,作者曾隐居于此,故号竹山。

转笔写时间之易逝“春风未了秋风到”,季节迅速地变换,其余是一片空虚“老去万缘轻”,意同《虞美人听雨》的“悲欢离合总无情”,词人表示这种淡漠、麻木的感情,是包含了失去少年欢乐和豪情壮志的悲哀实际上他是用冷漠、麻木来表示对黑暗现实的蔑视的。

“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以颓唐、闲散、放浪的形态自污,以山水、渔樵为知音,作逍遥游,“闲吟闲咏”,让舟子、渔人,去作“棹歌”歌唱了“闲淡”是被迫养成的:“无闷”、“无愁”恰是愁闷大到无可收拾的地步。

蒋捷世属宜兴望族,加上少年即中科第,使他从骨子养成一种名士风流的气概。但朝代的更换,使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词只好在吟花赏月表示出对往昔盛事的眷念之情。

《虞美人·乡土》蒋捷 甚矣君狂矣 想胸中、些儿磊磈,酒浇不去 据我看来何所似,一似韩家五鬼 又一似、杨家风子 怪鸟啾啾鸣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笼里 这一错,铁难铸 濯溪雨涨荆溪水 送君归、斩蛟桥外,水光清处。

世上恨无楼百尺,装着许多俊气 做弄得、栖栖如此 临别赠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节饮食,慎言语 蒋捷词作鉴赏 南宋末年,昏帝权奸当政十几年的光景,端的是一纸醉金迷的逍遥日子加上贾似道上欺下瞒,弄权误国,把一个小朝廷沦为兵虚财溃、内外交困的地步。

有人直言上谏,反被怪罪“乡士”因谏获罪,被驱出临安城,蒋捷感之而发,写下这首词作 起笔即指陈同乡的“狂”“甚矣君狂矣”,而且是特别的狂同乡特狂,而这句话也显示了此词豪放不羁的风格“想胸中、些儿磊磈,酒浇不去。

”词人先写他胸中装满垒块,即使酒浇,也无济于事因胸中义愤难平,从而揭示出“狂”的思想根源“据我看来何所似,一似韩家五鬼又一似、杨家风子怪鸟啾啾鸣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笼里”这里以两个典故比拟他的“狂”态韩愈在《送穷文》中称“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为“五鬼”。

五代时杨凝式行为放纵,有“风子”之喻这里褒扬乡士的刚直和才识,同时暗示这种性格的不合时宜随即指出他不识时务,行为狂纵这种冲突的结果是:“怪鸟啾啾鸣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笼里”“鸣未了”,即失去了自由“这一错,铁难铸。

”错,本指错刀,此处借指错误“铁难铸”,是说这简直是个天大的错误从作者的深沉感叹中包含了衷心的赞美 下阙转了“饯行”话题上来“濯溪雨涨荆溪水送君归、斩蛟桥外水光清处”宜兴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荆溪流经县南注入太湖。

濯溪,是它的支流城南有长桥横跨于之上,以周处斩杀蛟事,故称“斩蛟桥”回乡的脚步总是欣喜的,但心境非同一般因而不免怅恨在胸“世上恨无楼百尺,装着许多俊气做弄得、栖栖如此”揭露了腐败的南宋王朝不能容纳贤俊,使有远见卓识者凄遑不安。

作者对现实所持的清醒认识和强烈不满,同时流露了对朋友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楼百尺”,即百尺楼借用刘备说许汜事刘备曾对许汜说,他卧百尺楼上,而许则在地下意为鄙视临别赠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节饮食,慎言语。

请记住我的忠告,还是注意养身,说话谨慎些吧!这主要意在对黑暗政治的讽刺 这首词读起来,不同于婉约词的缠绵悱恻,近于豪放词中,而它也具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它将对同乡的钦敬和同情之心,用调侃和嬉笑的语气表达出来。

在嬉笑怒骂中,引出许多发人深省的东西在笑容中掏几滴辛酸的泪水 这是一首送别的词,但却远远超过了送别的范围词人着力最多在于“狂”这个狂者的形象正是一个刚直耿介的爱国者的形象乡士之以狂获罪的悲剧,已超越个人荣辱得失,也是时代的悲剧,在孕育着南宋覆亡的苦果。

这是一个令后人深省的现象《燕归梁·风莲》蒋捷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 翠云队仗绛霞衣,慢腾腾,手双垂 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蒋捷词作鉴赏 蒋捷素喜咏莲花,这首词是其咏风莲之作。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在词中的想象之中,她是作霓裳羽衣之舞唐宫美人景境迷离,裙禝飘雾,伴随着光茫四射的身姿,在人心头不断回旋但“鱼阳鼙鼓动地来”,惊破了舞曲,一晌贪欢的梦境霎时幻灭“梦回不见万琼妃”,是一曲故国亡落的哀歌。

结句点题“见荷花,被风吹”,临去秋波的一转,使梦境完全化为烟云 这首词给人一种极美的境界暑意稍返的日子,晨曦初透天边,凉风习习,挽起水面的许多荷伞十里河塘一片飞舞虽然荷花面临秋天,将要凋零,这在刻画境界中,我们似乎仍可体会它的空灵和迷惘。

一篇好的词作不在于它要表现什么,首先应该看到它的词境的营造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这首词是一首咏风莲的绝唱,和蒋捷咏白莲的词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艺术构思,词人也有“特异”的思想用风莲来传神,来表达寄托之情,而不着痕迹。

作者通过梦的方式,将风莲拟人化行文流畅而意境尤深作者在词人通过浪漫主义的表现方式,为南宋王朝写了一首挽歌

《虞美人·听雨》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词作鉴赏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从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氛围中引发青春与欢乐的联想,抒发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

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索漠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

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

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

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虞美人·梳楼》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栏杆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蒋捷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他乡凄迷心境的词蒋捷这首词,字字锤炼,用句精巧,但也平淡,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图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

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尽管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 下面转入伤怀的心理描写:“楼儿忒小不藏愁”,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

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使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 急切盼归却不成之后,词人只好“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天怜”,点明题旨,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

但“天”怜则怜矣,只能“借与花消遣”“借”指客居他乡,花非我有,也只能“借”之而已!一“怜”一“借”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

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竟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 。

这是一首词景交融的佳作起笔点染景物,写词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归词中匠心独运,写“愁”多,用“楼”小作衬托写哀愁,用海棠反衬恰如王夫之所说,这里是用“乐景写哀”,起到“一倍增其哀乐”之效果词中语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仍平淡之本色,是其艺术之最大特色。

《尾犯·寒夜》蒋捷 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蒋捷词作鉴赏 蒋捷在元朝建立之后,一直对统治者采取不合作态度他拒绝了元朝要他做官的召见,隐居终老于竹山他的词作多婉约其辞,表达爱国思想。

这首词却是直写亡国之痛的,但激昂之气仍很内敛 “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灯晕明灭”起笔描写夜晚,靠着读书床,在暗淡灯光下,和朋友对谈,说到激昂处,也有击节高歌、敲碎唾壶之概“敲碎唾壶”指的是王敦事,王敦酒后读曹氏《步出夏门行》诗,激昂之处,情不自己,使铁如意敲唾壶击节,使壶口出现许多缺口。

这个典故,表达亡国之后,救国无方的愤激心情的但一吐之后,即收束住,用“灯晕”来冲淡它“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从室内写到室外,室外西风吹来,把书斋的门铃吹响“西风”指出夜是秋夜,而且这是深秋寒夜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室内朋友对谈,其乐融融但只能烤芋充饥,看出生活之惨淡室外:失群孤雁,不断哀鸣,谁能为之寻找失去的伴侣而萧萧的桧树也披霜戴雪这里的“桧雪”,可能是初降的微雪,或只是月白霜浓的景象 室内些许温暖之气,室外就是一片萧寒了。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室内愁肠,想到室外走走,阑干以外,却是状如鱼鳞的万顷云天,谈话生起消除不了心中的牢愁自然界的严冷,象征着当时遗民的政治处境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鸡边长剑舞”用晋代志士祖逖闻鸡起舞、以锻炼报国身手的典故。

想借古来壮士的凌云豪气,但处境如此,又不敢更作空洞豪语,只好抑遏壮气,情调复归凄婉“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棱棱”既状身体消瘦,又状气骨嶙峋点明学不成“豪杰”的原因在于身躯之消瘦和生活之穷困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追思亡国之前,何事有利社稷谁人误国,因何倾覆?这些是非功过,恍然如梦矣要追究考察这些问题,也只觉“缤纷”撩乱,象双眼受着“缬花”瞇住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亡国之事已成过去,但“浩然”之心依然存在,我要等到“北定中原日”。

但“壮心”不能当众倾吐,只能对着“梅花”才说“梅花”,是坚持民族气节,遗民、志士的象征 蒋捷这首词,紧紧围绕的是一片凄凉的氛围只是稍许的激昂之情,恰如雷电一般撕天乌云的一角,让人感到亮的存在和希望之所在。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词作鉴赏 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表现了他愁绪之浓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飘泊之感“招”,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这里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以突出一个“过”字。

“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作者单用之心绪中难免有一种思归和团聚的急切之情飘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黄庭坚墨迹烧”。

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归家”四家,一直管着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调笙和烧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烧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作者词中极想归家之后佳人陪伴之乐,思归之情段段如此。

“银字”和“心字”给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谐的意味 “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

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词人在词中逐句叶韵,读起朗朗上口,节奏铿锵大大地加强了词的表现力这个节奏感极强的思归曲,读后让人有“余言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

《梅花引·荆溪阻雪》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 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蒋捷词作鉴赏 蒋捷是江苏宜兴人荆溪即在其家乡他曾多次经过荆溪乘舟外行或归家荆溪可谓词人行踪的一个见证这首词是其在途中为雪困,在孤寂无聊之际,心有所感,而写成的词。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乐意羁留,“身留”是出于被迫途中遇雪,不能航行,泊舟岸边,自然不是“心留”词人起笔突兀,出示幻象以虚写实他落笔不写风雪和溪流,而写泊舟经过,立意较为翻新,下面继续让白鸥发问:“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锁眉头”以形示情。

白鸥是词人寄托心情的意象问者之意,借白鸥说出,婉深而鲜明此谓托物言人也作者阻雪的心情通过白鸥表达的,但白鹭的心情也和作者恰恰相反,白鹭也非作者化身白鹭惯于生活在风雪之中,激流之上而作者却是迫于“身留”作者描写白鸥,是深化意境。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由舟内到舟外,逐次展示境况的寒冷凄清傍晚时分,冷风拍打着帘幕,把灯火撩拨得跳荡不已,光晕连同我的影子,都在摇曳着孤独冷清的境地,情不自禁地想起昔日的游伴来 。

下阙紧接上阙结局,问道:“旧游旧游今在否?花柳楼,月下舟”游伴啊游伴,你可还健在?忆起结伴而游,感到非常欢乐自在!花丛旁的小楼,柳荫之下的轻舟,都如梦幻般地地消逝了“梦也梦也”,我在梦中重温旧日的欢欣。

冷风、寒水、黄云、白雪,使我片刻也不得安宁,但连那木棉(即棉花)裘都湿透了,怎能让人入眠梦已了,“梦不到,寒水空流”,“寒水空流”在空虚绝望的心境中,蕴含一丝怪之意思词人怀远之情,如荆溪流水那样悠悠难尽。

风雪漫天,令人愁苦万分“都道无人愁似我”,孤舟黑夜唯灯与影相伴,有谁来说这样的话?况是“都道”,这些人从何而来?“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极写天气寒冷梅花有着傲雪的精神,在冬天凌寒而放,但雪是如此之大,天气是如此之冷,梅花啊,你能受得住么?是否象我一样,浸透在愁苦之中。

全词流动自然以发问取头,未待回答,却已气势凌人词中后多用短句,使节奏感极强,音响较为清越全词以抒情为主,借景抒情,情景融合,气宇轩昂结尾用“雪”字才点出文眼,是作者故意使然,盖让人读起来一气贯注也难怪清代词评家刘熙载曾评蒋捷词为“长短句之长城”,是推崇备至。

《声声慢·秋声》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蒋捷词作鉴赏 以“秋声”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欧阳修有《秋声赋》为赋之代表,而蒋捷这首《声声慢》亦堪称词中楷模了在词中,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

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三句领起全词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凭窗谤听着连绵不断的秋声引起心中阵阵凄凉“凄凉”是把词中各种声音串联起来的线索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豆花雨”,指阴历八月豆子开花时的雨,这里点出秋雨声杂风声率先而来风雨凄凉,长夜难眠风声中又传来了稀疏的更点声这更声来自城门上的更鼓楼“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不锁”,流露了主人公怪罪的意味,因为他是不想听到的。

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这里直写“二十五点”,意在表明主人公尤感秋夜的漫漫难捱风不仅送来了更声,又摇响了檐底的风铃“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揭示了主人公听到铃声引起的心理活动,他最初以为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声。

但老友都在远方不可能来,那么这会是谁呢?突然明白原来是风铃的声音作者这里用笔极为巧妙,看似是误听,实则借写对老友思念之情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把笔触从深夜转向黎明月亮沉落,号角声起军营中人马骚动。

蒋捷生活于宋末元初,进士及第不久,南宋被灭他隐居太湖竹山,一直不肯出来作官这声音表明,元朝统治了全国,而且军旅遍布这些声音,对于不肯和元统治者合作的词人来说,岂不是比之秋风秋雨的声音更加刺耳惊心吗?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灯光闪烁之处,又传来了邻舍在砧石上擣练之声邻家主妇一夜未眠赶制寒衣,天明未睡这也不能使词人宽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四千里梦”岳飞这句词和词人心境相同,皆因满腹心事起。

把蛩的叫声称为“诉愁”,借把自己的愁怀转嫁给蛩鸣罢了“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似乎是蟋蟀把愁苦又分给了横空的过雁巧妙地又点出大雁叫声的凄凉和它带给主人公的愁意,大雁给人的愁绪往往同引起人对远人的怀念分不开。

收尾以雁声,反映了词人独特的构思 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女冠子·元夕》蒋捷 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灺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蒋捷词作鉴赏 元宵佳节是历代词人经常吟咏的话题在百姓心中,元宵节也最重要,最热闹蒋捷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词中寄寓了他对故国的深切缅怀之情。

全词起笔“蕙花香也雪睛池馆如画”即沉入了对过去元夕的美好回忆:兰蕙花香,街市楼馆林立,宛若画图,一派迷人景象极度地渲染了元宵节日氛围“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春风和煦,酒旗飘拂,笙箫齐奏,仙乐风飘。

据载,宫中曾做五丈多高的琉璃灯地方更有五色琉璃制成的灯灯市的壮观,使词人忆起如昨天一般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而今”二字是过渡,上写昔日情景,下写今日元夕景况“灯漫挂”,指草草地挂着几盏灯,与“琉璃光射”形成鲜明的对照。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既写今夕的萧索,又带出昔日的繁华“暗尘明月”用唐苏味道《上元》“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诗意以上是从节日活动方面作今昔对比“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今昔不同心情的对比蛾儿,即闹蛾儿,用纸剪成的玩具。

写今日的元宵已令人兴味索然,心境之灰懒,更怕出去观灯了这种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来才有的,是处境使然 “江城人悄初更打”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今宵的冷落,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即江城随之用了“问”、“但”、“待把”、“笑”等几个领字,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恨酸楚。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提出有谁能再向天公借来繁华呢?“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词人剔除烛台上烧残的灰烬入睡了梦中那辚辚滚动的钿车、佩戴香罗手帕的如云士女,隐隐出现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以最精美的吴地的银粉纸,把“旧家风景”写成文字,以寄托自己的拳拳故国之思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旧家风景,借指宋朝盛事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现在居然有人能唱这首词,而这歌词描绘的繁华景象和“琉璃光射”、“暗尘明月”正相一致。

心之所触,心头不禁为之一动,略微感到一丝欣慰,故以“笑”而已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凝滞。在追琢中显出自然之本色。或直描,或问写,或借梦境,着力处皆词人所钟之情。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唐珏 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 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 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 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别有凌空一叶,泛清寒、素波千里 珠房泪湿,明珰恨远,旧游梦里。

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 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 唐珏词作鉴赏 白莲,即指白色的荷花据《群芳谱》载,荷花的颜色中红白二种居多全篇围绕“白莲”用笔,而无一字“白莲”,把白莲作为一个淡妆少女描绘,但白莲的形肖毕现。

是咏莲词中的一篇佳作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赋从外部形象上写白莲本色紧扣“白”字,花中有人,风姿绰约“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对首二句的描绘而进一步加以渲染、烘托“泠泠”“萧萧”描绘了白莲的“淡妆”的同时也写出白莲的精神状态。

向以红色娇媚与洗净铅华腻粉的白莲相比,却要“敛避”,以此说白莲之美,则不言而喻至此为白莲所绘之彩之形,已形神俱得 “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另开一层,借典故来追述白莲受宠的史迹“太液池”,指唐代大明宫内的太液池,曾内植白莲。

《天宝遗事》有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共赏太液池中白莲的记载白居易《长恨歌》曾有“太液芙蓉未央柳”的诗句这些可惜已成历史陈迹,“不堪重记”,同时也为这一层次作个绾结“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三句,反承“不堪”句意而来,又开一个层次转写眼前白莲的遭遇。

“翠舆”喻指荷叶:“玉簪”,花名,与白莲同时开花,花大如拳,色洁白如玉,蕊长似玉簪,故名翠舆难驻,玉簪轻坠,是指时序更换,指白莲凋零,狼藉池塘,众芳芜秽“冰魂犹在”指精神未泯“冰魂”指白莲品质高洁,僧栖白吊刘得仁诗有“冰魂雪魄”云云,可见《唐摭言》。

“别有凌空一叶,泣清寒、素波千里”以萧索景象为背景,写白莲凋落之后的景况首先写“凌空一叶”立于千里清寒素波之上,笔意较为奇特写莲房垂露,在梦里怀恋着它那过去的纷华“珠”即莲子“珠房”即莲蓬:“明珰”本为妇女的玉制耳饰,这里盖取“明珰”以代采莲女。

写“泪湿”、“恨远”,渲染纷华失去之后的悲凉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转写秋天月夜之下,残荷虽残,而“仙意”尚留以“羽扇”句写秋,以“琼楼”句写月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总括白莲凋残,虽然冰魂犹在,无奈香消衣脱,冷露凌逼,语调悲凉至极。

这首词写在宋亡之后,最初收于《乐府补题》经后人考证,《乐府补题》中的全部词作都是暗指发陵事元灭宋后,其江南浮屠总统杨琏真伽率徒众尽发绍兴宋帝后陵墓,攫财盗宝,弃骨草莽间,人莫敢收唐珏与林景熙等冒被杀危险收葬于兰亭,移宋常朝殿冬青树一株植焉,作为标志。

南宋遗民王沂孙、周密、张炎、唐珏等,赋词唱和,以寄悲情这些词汇为《乐府补题》时元朝新立,故词中皆不敢明言,唯有指事抒情而已这首词蕴涵悲凉感情,寄慨亡国之悲,还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首“长调词”但构局开合多变,擒纵自如。

起笔至“娇红敛避”以散骈结合的笔法,描绘白莲形象;随之三句忽然另辟天地“冰魂”三句,转笔收揽,而于下片换头再次转笔,作进一步推阐用笔,曲折往复,卷舒之间,一无沾滞,显示了长调“构局贵变”的特点从咏物的角度看,把“白莲”写得形神俱备。

写白莲却无二字;寄慨亡国,却也幽极静极是为一首意境深远的咏白莲词,可与张炎同题词比肩了

《齐天乐·客长安赋》王易简 宫烟晓散春如雾,参差护睛窗户 柳色初分,饩香未冷,正是清明百五 临流笑语 映十二栏干,翠颦红妒 短帽轻鞍,倦游曾遍断桥路 东风为谁媚妩? 岁华频感慨,双鬓何许! 。

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 心期暗数 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 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 王易简词作鉴赏 王易简是南宋末的及第进士南宋都城临安,有西湖这样的美景,想必他在春风得意时必多畅游其处。

后来作者又历亡国之事,在晚年着笔,以长安写临安,其个中滋味,亦是难以卒言 上阕写清明寒食的景象,以“倦游曾遍”提点全文,说明这是对往事的追忆 “宫烟晓散春如雾,参差护睛窗户”早晨,宫中烟气飘散,宛如春雾,参差披拂,笼罩睛窗。

“春如雾”,读为“如春雾”词序颠倒,意为增加朦胧之美这两句写的是清明寒食的情景据史载,寒食的第三天即清明节南宋宫中风俗命小内侍在阁门用榆木钻火,先成者赐之金碗和绢三匹并赐臣僚与臣烛,常谓“钻木改火”唐诗人韩翃曾有:“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可见唐宫之俗亦如是这是当日宫廷的一种节日仪式,作者把它加以诗化 “柳色初分,饧香未冷”,是清明景象南宋时俗,在寒食和清明时,京城家家用柳条插到门上,叫“明眼”这便是“柳色初分”的含义饧,即饴糖,是寒食应节食品。

“初分”、“未冷”,初,未指程度 “正是清明百五”用“正是”明确点出时令“百五”指寒食节,据载,和冬节正好相距一百零五日,叫寒食,禁火三日因而称之 “临流笑语映十二栏于,翠颦红妒”:一群衣饰明艳的游春女子正倚着栏干,临流谈笑,姿色周围的红花翠柳感到嫉妒。

“十二栏干”,出自南朝乐府《西洲曲》:“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红”、“翠”,如“红衰翠减”、“绿肥红瘦”、“惨绿愁红”之类常用之来代表繁花绿叶,或花光柳色“颦、妒”两字是词眼,作景人合一的描写,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出倚栏笑语的女郎们美艳动人之处。

连清明前后烂漫娇柔的花柳尚怀生嫉忌之心,反衬姑娘们的美貌多姿南宋时西湖上有很多可以行乐的地方从断桥以西到苏公堤,都种繁花柳树,都有一些小亭馆可以休息这里自有很多“栏干”和“红翠”了 “短帽轻鞍,倦游曾遍断桥路”。

游而至“倦”,想必次数极多西湖是杭州人常游之地,有钱人常在这里抛金洒银,故有“销金锅儿”之称作者年轻时便是那“销金锅儿”的常客联系上面,他的西湖之游大概不单是观赏风景,而包括“风月冶游”在内的 “东风为谁媚妩”追忆完毕,便是感慨。

“媚妩”是娇美之意东风啊,你今天又为谁酿就这满湖春色呢?这一切恐怕都已经与己无关了岁月无情,人亦易老,感慨系之,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境界拓深,抒发出更内在、更深沉感慨:我就象当年的刘禹锡、杜牧,旧地重游,美丽已不见,只剩些尘土,真有恍如隔之感!“前度刘郎”借于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诗中。

“三生杜牧”,黄庭坚曾有诗:“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杜牧有诗《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作者把自己比作是杜牧的后身,这大概是指的自己在美好的春日里重到西湖所产生物是人非、难以为怀的感慨。

由此引出下文:“心中暗数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酒筹,喝酒时用以计数的筹子花谱,指记载四时花卉的书籍这里“酒筹花谱”指宴游玩乐之事自己美好的心愿都已落空,再不可能象以前那样地宴饮畅游、尽情欢乐了心境沮丧已极,而“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夜幕降临,淅沥细雨敲打心头,一股愁闷的阴影不觉悄悄袭上心头。

“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往日欢游,化为今夜酿愁的春雨词不直抒而曲笔,使词意显得委婉蕴藉,更耐咀嚼 这首词从写景到抒怀在写景时,又以“夜雨”和“晓烟”护睛相呼应,衬托出词人的心境作者是宋末进士,国变之后,隐居不仕,属于“遗民作家”。

词中借对风月冶游的眷念和追惜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愁思

《满庭芳·汉上繁华》徐君宝妻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

破鉴徐郎何在? 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徐君宝妻词作鉴赏 徐君宝妻是岳州人,她被元兵俘获至杭,被安置在韩蕲王府从岳州到杭州,遭到数次侵犯,她都用计得脱主人因她貌美,不忍杀她。

终于有一天,引得主人大怒,要用张、徐巧言先祭丈夫,再嫁与主人妇在换妆焚香,祭祀完毕,作词于墙壁上,遂投大池死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此词以追怀南宋起笔,汉上指江汉流域,是女词人故乡江南指长江中下游流域,本中借指南宋。

都会繁华,人物如云指故国的繁盛“尚遗宣政风流”,南宋文明源于北宋风流文采宣、政指北宋政和、宣和年间“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千里长街,连云高楼,朱户绿窗,帘钩银光灿灿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貔貅,猛兽之名,借指侵略者。

这里指元兵南犯,势如洪水猛兽1274年(咸淳十年)元兵自襄阳分道而下,不久东破鄂州1275年(德元年)三月,南陷岳州,“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长驱直入的蒙古兵占领了繁华绮丽的汉上江南,如风暴横扫落花。

从起笔写南宋文明之繁华,笔锋一转,写元兵大兵南侵,“风卷落花愁”,表达了词人对国破家亡之恨和自身被掳之辱的无限悲慨之情笔锋一转,女词人以包容博大的气魄和卓越的识见转写宋代历史文化大悲剧,笔力不凡,也表现了女词人超人一等的思维安位。

当女词人作此词时,已被掳至临安,临安被陷之景,其触目惊心悲慨之深,是可以想见的清平三百载,从南宋直扩展至三百年南北两宋“典章文物”四字,凝聚着女词人对宋代历史文化之反思与珍惜此四字指陈出有宋一代文化全体。

北宋亡于女真,南宋亡于蒙古,灿烂文化三百年,如今扫地俱休!女词人之绝笔,写是历史文化悲剧之写照此三句承上片而来,但典章文物显然比十里银钩更其深刻,是为巨眼全词有此三句,意蕴极为遥深在女词人心灵中,祖国与个人双重悲剧,原为一体。

以下写个人命运之悲剧“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就其深层意蕴言,则是庆幸自身在死节之前犹未遭到玷辱,保全了清白是足可自慰并可告慰于家国词读至此,真令人肃然起敬一弱女子,能在被掳数千里后仍全身如此非一般人所及!其绝笔之辞气又复从容如此,气度显亦超常。

“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借用南朝陈亡时徐德言与其妻乐昌公主破镜离散典故,说出自己与丈夫徐君宝当岳州城破后生离死别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丈夫最后的深挚怀念徐郎,借徐德言指徐君宝同姓而同命运,用典精切无伦,自见慧心。

徐德言夫妻破镜犹得重圆,而她们夫妇死节已决故女词人之用此古典,其情况之可痛实过之百倍“徐郎何在”?生死两茫茫,惆怅何其多情变悲愤激烈而为凄恻低徊,其言之哀,不忍卒读“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从今后,我的魂魄,要飞过几千里路,回到岳阳故土,到夫君身边。

从容绝决而又固执不舍,充分体现出能出世而仍入世、置生死于度外的传统文化精神“夜夜岳阳楼”结笔于岳阳楼,意蕴遥深,亦当细细体味 女词人在词中对自身被掳艰危之现实,着墨尤多,而寄之以对文明的追思之中,对祖国沦亡亲人永别深致哀悼,写南宋文明之繁盛及横遭蹂躏。

在回忆和反思中下片写徐郎何在与断魂千里,运用悬望与想象表现了女词人远思之凌空超越本词另一特点是意境之重、大、崇高从历史文化悲剧写起,哀悼宋文明的衰亡,词境极为重大词中表明自己死节之心,将祖国和个人的双重悲剧融汇,意境极为崇高。

历代词评者对其给予很高的评价刘永济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的评价很有代表:“读其‘此身未北,犹客南州’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之句,知其有生为南宋人、死为南宋鬼之意惜但传其词而逸其名胜,至香百年后无从得知此爱国女子之生平也。

版权声明:
作者:baike
链接:http://www.shmzbjfw.com/wh/67.html
来源:生活百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