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公务员考试(印度公务员人数统计)

2021年的国考正式落下帷幕,有人欢喜有人愁,但不管怎样,生活还在继续。

据悉,本次国考堪称近些年最艰难的一次考试,报名人数多达200万人,虽然最终参加考试的人数减少到了140多万,但录取比依旧仅为46:1,也就是每一个岗位平均有46个人竞争,而胜出者却只有一个。

以上仅仅为平均后的情况,事实上,对于一些热门岗位,竞争者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一百多万人争先恐后地抢那3万多个"铁饭碗",这样的"盛况",在中国每年都要上演一次。

无独有偶,在亚洲的南部,有一个国家的"国考",艰难程度一点不亚于我国,在全世界公务员考试范围中,与中国成了交相辉映的"两大艰难高峰",它就是印度。

在看过印度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之后,或许大家会对我国的国考增添一些信心,原因无他,只因为印度的国考实在是--太难了。

印度,全称为印度共和国,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总面积298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差不多只是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家,却有着足以与中国媲美的人口总数。

2021年2月,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的更新显示,印度人口已高达13.24亿。

有限的资源与土地,庞大的人口数量,无比悬殊的差距造成了印度人民在生存方面的无限"内卷"。有数据表明,在过去20年,印度约有30万农民因生活压力巨大而自杀。

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曾经主演过一部电影,叫做《三傻大闹宝莱坞》,其中就提到了印度的高自杀率,称每90分钟就有一名学生企图自杀。

印度的人才选拔制度与人才通过难度,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下印度国民的生存压力。

这个国家的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全世界最难的考试。除了竞争激烈之外,考试难度也很是令人咋舌。

印度的公务员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等各种知识,考生平均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来备考,且每位参加考试的考生都必须通过三个环节才能够成为一名公务员,难度不亚于去西天取经。

此外,该考试对于考生有年龄与学历的限制,需要考生在21岁至30岁之间,拥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并且在通过考试后,还要经历为期两年的培训。

但印度公务员考试有一点好的是,只要最终通过了考试,就意味着享有终生的福利。

近些年,印度因为公务员考试而爆发的民众抗议活动数不胜数。

2018年,在印度阿拉哈巴德,有数名社会党学生因不满公务员考试中凸显英语成绩,聚众拦截火车头并裸体抗议示威,要求取消国家公务员能力测试。

事情的起因是印度公务员考试中侧重了英语能力的测试,抗议者认为,英语虽然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但放眼整个印度,英语的使用率其实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高,例如北方各邦以及印度农村乡下等地,人们还是普遍使用印地语或其他语言。

因此,抗议者觉得国家公务员选拔制度中存在英语能力的测试是一种有失偏颇的事情,加剧了社会的不公。

这场争论其实折射出的问题不仅仅是印度公务员考试的问题,还有印度的语言文化差异与政治斗争的现实。

仅就目前而言,印度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与中产阶级乃至精英阶层,其实对印度本土文化甚至是本土语言使用者仍旧持排斥态度。

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各个阶层的交流,同时,这也是印度公务员考试为什么如此难却依旧受到民众追捧的原因,因为对于印度的中下层人民来说,只有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能够得到一线改变命运的机会。

总的来说,印度的公务员考试有些像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一旦金榜题名,便能实现从身份到阶级的跨越,对于印度人而言,可谓是"鲤鱼跃龙门"一般的存在。

从上文中大家已经知道,印度的公务员考试一旦通过,就意味着考生成为了在政府中拥有某种决策权的中高层官员,并且享受着终生的福利制度。

到底是什么样的优待,能够引得如此多的人走上这条路呢?

事实上,如今整个印度的公务员加起来不过7000名左右,这些人遍布全国各地的官员系统,手中或多或少都有着决策权。

以印度警察系统为例,一个进入警察系统的公务员,职务最低也是警察局局长,掌管一方势力。

根据不同的职位,入职5年以内的公务员,月基本工资在1.5万卢比到3.9万卢比之间,随着入职年限的增长,月薪还会有变化,入职15年之后,月基本工资大概在3.7万至6.7万之间。

这个工资水平在印度已然是相当高的水平,2019年,印度国民人均年收入还在700美元时,印度的公务员年收入已经超过了8100美元。

除了工资,印度公务员还有着各种各样的福利补贴,例如交通补贴、子女优生费、粮食补贴、通讯费、特困地区、基层补贴等等,每个种类的补贴金额也不少,所以公务员在基本工资之外的收入也不可小觑。

此外,印度公务员还有着令人羡慕的各种假期,每年除去节假日,他们真正上班的天数一年其实只有160多天。

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印度的公务员不仅能够帮助一些平民突破印度严苛的种姓制度走上仕途,还能够给他们带来丰厚的物质保障,难怪每年会有那么多人挤破头都要参加公务员选拔考试。

为了限制每年报考的人数,印度政府其实也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每个符合报考条件的人一生中最多只能报考4次公务员考试等,即便如此,依旧挡不住国民参加考试的热情。

但话说回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印度的官员享受着各种各样的优待,可他们在实际办事中,很多却并没有体现出当官为民做主,反而存在大量的"坑百姓"行为。

事实上,印度官员的贪腐程度位列世界前列,关于印度官员各种离奇的贪污事件,整个世界似乎都已经见怪不怪。

比如,在印度,官员在接到一个大型项目后,很多都会为了一己私欲,将这个项目工程款的百分之九十尽数吞掉。

至于工程不能继续进行下去该怎么办,这就不在官员的考虑范围内了,如果上面查下来,只要找一个能够说得过去的理由搪塞过去就万事大吉,因此在印度,很多基建工程进行到一半就停工简直是太常见不过的事情。

印度曾经开启过一个"洁净自来水"计划,当初政府承诺向58000个地区输送自来水,但直到五年后,这些地区的百姓连一滴水都没有看到过--尽管他们如约安装了水龙头,可水箱中并没有发动机。至于发动机到哪里去了,这个计划又该怎么办,没有人知道。

2020年,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从2016年开启的"洁净自来水"计划,因官员贪腐而被迫流产,据悉,官员贪污的钱款高达总投资17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55亿元)。

《印度时报头》报道过一个数据,说根据印度2019年腐败调查显示,在印度,平均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行贿者,大量的行贿行为,集中在房地产、警局、市政公司、交通和税务部门。

结语:

尽管成为公务员之后,似乎并不能改变印度如今的官场风气,但印度人民想要考上公务员,大概也并没有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的意思。

对于这个生存压力巨大的国家中的国民,拜托贫困的生活,为自己挣得一席生存空间,才是头等大事,而在这个被宗教、民族、古老的种姓制度包围得严严实实的古老国度,考公务员,也不过是求生的最佳选择罢了。

作者:黑猫

版权声明:
作者:baike
链接:http://www.shmzbjfw.com/xx/1162.html
来源:生活百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