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抗心律失常药物别傻傻分不清!一文新旧分类总结大全
谈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相信每个心内科医生都能背诵出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传统分类系统,把抗心律失常药物按经典(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分为4大类,分类的依据是药物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与心律失常相关的作用机制
,4类药物分别通过抑制Na+、K+和Ca2+通道以及肾上腺素能β受体介导的机制起作用。”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经典的抗心律失常分类:
根据浦肯野纤维离体实验所得的药物电生理效应及作用机制,可将抗心律失常药分为四类,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Ⅰ类—钠通道阻滞药ⅠA类: 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丁安安」,即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ⅠB类: 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多美英」,即利多卡因,美西律,苯妥英钠;ⅠC类: 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氟卡尼等药很多人觉得这个最难记,其实就一句话:慢长,不短,慢慢长慢长:IA类,作用原理是减慢心率,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
不短:IB类,作用原理是不减慢心率,缩短APD;慢慢长:IC类,作用原理是减慢心率,减慢传导,轻度延长APD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它们因阻断β受体而有效,代表性药物为普萘洛尔Ⅲ类—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
它们延长APD及ERP,属此类的有胺碘酮Ⅳ类—钙拮抗药它们阻滞钙通道而抑制Ca2+内流,代表性药有维拉帕米在传统分类方法基础上,新的研究进展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成了 8 大类,下面我们看看这8大类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Circulation》一篇系统性回顾文章根据最新的药物研究进展把心律失常药物扩大为8大类32种药物,我们来看看增加了哪些新的?
【0类】HCN通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 ,降低窦房结自律性适应症:稳定型心绞痛、心率≥70次/分心衰、心动过速至今已研发的 If 通道抑制剂中,只有伊伐布雷定经研究后已应用于临床,是心脏窦房结 If 通道的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抑制剂,其药理作用特征如下:。
【I类】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阻断剂Ia 类药物可抑制内向型钠离子电流(INa)及动作电位的产生,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主要代表药:奎尼丁和丙吡胺,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心房颤动Ib 类药物
同样抑制 INa 及动作电位的产生,但会缩短 APD主要代表药:美西律和利多卡因,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Ic 类药物可抑制 INa 及动作电位的产生,减慢心房、心室及房室旁路动作电位的传导,心率过快时延长 APD。
主要代表药:普罗帕酮和氟卡尼,临床上多用于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新增)Id 类药物可抑制晚钠电流,缩短 APD 和 QT 间期,减轻细胞内钙超载,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代表药物为。
雷诺嗪,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和室性心动过速【II类】自主神经抑制剂和激动剂-G蛋白偶联的受体自主神经抑制剂或激动剂主要通过与心肌细胞膜上 G 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影响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等多个离子通道,从而对心肌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产生相应作用。
新分类对 II 类扩充幅度最大,保留了传统分类中 IIa 类,新增了 IIb、IIc、IId 和 IIeIIa 类药物主要为非选择性 β 受体及选择性 β1受体抑制剂,可抑制 If 和 L-型钙通道电流,从而抑制窦房结细胞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及延长不应期,同时抑制肌浆网 Ca2+ 释放及触发活动。
主要代表有普萘洛尔、卡维地洛等非选择性 β 受体抑制剂药物及比索洛尔、艾司洛尔、美托洛尔等选择性 β1受体抑制剂药物,临床上多用于窦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新增)IIb 类药物主要为非选择性 β 受体激动剂,与 β 受体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相反,其可以促进 Ca2+ 内流、释放及早期后除极诱发的触发活动,加速房室结的传导,提高心室逸搏频率。
代表药物为异丙肾上腺素临床上常用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前增加室性逸搏频率;同时异丙肾上腺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心动过缓依赖的早期后除极,有助于抑制心动过缓相关、药物诱发的以及部分先天性长 QT 综合征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
(新增)IIc 类药物主要为 M2 受体抑制剂,主要作用靶点为窦房结、心房和房室结,可缩短 RR 间期与 PR 间期代表为东莨菪碱与阿托品等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轻中度窦性心动过缓的治疗(新增)IId 类药物。
主要为 M2 受体激动剂,作用靶点同样为窦房结、心房以及房室结,可延长 RR 间期与 PR 间期,并可缩短 APD主要代表为地高辛与卡巴胆碱等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窦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新增)IIe 类药物
主要为腺苷 A1 受体激动剂,作用靶点位于窦房结、心房和房室结上的腺苷 A1 受体,可减少 If 和 L-型钙通道电流,缩短 APD,减慢房室结传导该类药物主要代表为腺苷,临床上常用于快速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III类】钾离子通道阻滞与开放剂主要作用靶点为钾离子通道,心肌细胞钾通道是发现亚型最多、作用最复杂的一类通道,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IIa 电压门控钾通道① 非选择性 K+ 通道阻滞剂:。
可阻滞多种 K+ 通道,延长动作电位恢复时间,延长不应期与 QT,减少复极储备该类药物主要为决奈达隆、胺碘酮和氨巴利特临床上常用于心房颤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② 快速整流钾通道(IKr)阻滞剂:作用于心房、浦肯野纤维及心室,可延长有效不应期及 APD。
主要代表为索他洛尔及多非利特、伊布利特,临床上常用于房性心律失常等治疗③ 缓慢整流钾通道(IKs)阻滞剂:作用方式与 IKr 阻滞剂相同,未上市④ 超速整流钾通道(IKur)阻滞剂:主要作用于心房,可延长 APD 以及有效不应期,减少复极储备。
代表药为维纳卡兰,临床上常用于转复房颤⑤ 瞬时外向钾通道(Ito1)阻滞剂:作用于心房、浦肯野纤维及心室,可延长有效不应期及 APD该类药物代表为替地沙米,常用于转复房颤IIIb 代谢依赖的 K+ 通道开放剂。
缩短除窦房结以外的心肌组织动作电位恢复时间、不应期以及 QT 间期该类药物代表为尼可地尔和吡那地尔,临床上常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可以明显缩短 QT 间期及 T 波峰-末间期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IIIc 递质依赖的 K+ 通道阻滞剂。
该类药物作用于窦房结、心房及房室结,可延长 APD 与有效不应期该类药物目前正在申请上市,主要用于治疗房颤【IV类】钙离子触控调节剂主要作用靶点为钙离子通道,共包含 5 个亚类:Ⅳa 膜表面 Ca2+ 通道阻滞剂。
① 非选择性膜表面 Ca2+ 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可阻滞 Ca2+ 通道电流,抑制窦房结细胞自律性及房室结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及 PR 间期,减少复极储备该类药物代表为苄普地尔,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② Cav1.2 和 Cav1.3 通道介导的 L-型钙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作用方式与非选择性膜表面 Ca2+ 通道阻滞剂类似主要代表为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常用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③ Cav3.1 通道介导的 T-型钙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可抑制窦房结细胞起搏频率,延长希氏束 4 期复极时间,目前尚无临床可用药物Ⅳb 细胞内 Ca2+ 通道阻滞剂① 肌浆网 RyR2 Ca2+ 通道阻滞剂。
可抑制肌浆网 Ca2+ 释放,主要代表为普罗帕酮和氟卡尼,临床上主要用于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的治疗② IP3R Ca2+ 通道阻滞剂可抑制心房细胞肌浆网 Ca2+ 释放,目前尚无临床可用药物Ⅳc 肌浆网 Ca2+ ATP 酶激动剂。
可提高 Ca2+ ATP 酶的活性与肌浆网中 Ca2+ 浓度,目前尚无临床可用药物Ⅳd 膜表面离子交换抑制剂可减少 Na+-Ca2+ 交换,目前尚无临床可用药Ⅳe 磷酸激酶和磷酸化酶抑制剂可改变胞质内 Ca2+ 处理蛋白磷酸化水平进而调节细胞内 Ca2+ 信号,目前尚无临床可用药物。
【V类】机械敏感性通道阻滞剂心肌的机械敏感通道主要是指瞬时受体电位 C 亚族通道(TRPC),其为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主要渗透 Ca2+在心房肌、心室肌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TRPC 通过调控 Ca2+ 的内流与释放,激活多种 Ca2+ 依赖的蛋白激酶,使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进一步导致心肌纤维化,诱发心律失常甚至造成心力衰竭。
因此,阻断此信号传导过程可发挥逆转心肌重塑的作用及潜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目前,该类药物如氨茴酸等尚处于研发中【VI类】缝隙连接通道阻滞剂缝隙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结构,其在两个相邻细胞间的缝隙(2~4 mm)中形成一个桥梁,构成一个通道。
缝隙连接是细胞间无机盐离子、水溶性小分子、代谢物直接而快速交流的高速公路和绿色通道,并提供胞间电和化学的交流代表药甘珀酸尚处于研发之中,可能的抗心律失常机制为减慢心房、房室结、房室旁路及心室的传导【VII类】上游靶向调节剂
主要包括 ACEI、ARB、他汀类等药物这些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治疗,且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心肌纤维化多伴随心肌离子通道表达及功能的异常,即由结构重构引起电重构,进一步诱发瘢痕相关室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Ⅶ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通过改善心房或心室的结构重构与电重构,发挥潜在抗心律失常作用ACEI 减少心律失常发生基质ARB 减少心律失常发生基质ω-3脂肪酸 减少心梗后心律失常他汀类 减少心梗后减少心律失常
新分类系统的8种药物的作用靶点均位于心肌细胞,每类药物都有相应的位点和适应证。
8类药物靶点在心肌细胞中的分布内容比较繁琐,下面我们就来简单总结一下:
8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总结但看完分类面对患者的症状,仍不知道选择哪种药物...那么记住2 大原则,快速选用临床药物!原则一:有效性抗什么类型的心律失常?室上性、室性?
原则二:能否用于器质性的心律失常是否增加死亡率?能不能改善预后?
附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一、利多卡因:适用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梗后禁忌:高度AVB,严重sss用法:负荷量50-100mg(1-2mg/kg)+ 5%GS10ml,iv,in 3-5min;。
如无效,5~10min后可重复负荷量;1h内总量不超过300mg;维持量:利多卡因1G+5%GS500ml,ivdrip,(1~4mg/min),30ml/h=1mg/min;医嘱:100mg(1支 5mL)+5%GS10ml,iv,在3-5分钟内注射完
二、心律平(普罗帕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禁忌:严重心功能不全、缓慢心律失常、心肌病、低血压用法:70mg+5%GS20ml,iv, in 5min;10min后可重复;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 140mg。
维持量:210mg+5%GS250ml,ivdrp,(0.5~1mg/min), 36ml/h=0.5mg/min;24h总量不超过350mg医嘱:70mg(2支)+5%GS20ml,iv,在5分钟内注射完。
三、异搏定(维拉帕米)适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和某些特殊类型的室速禁忌:宽QRS波心动过速、WPW伴室上速、心衰、高度AVB、sss、低血压、休克用法:5-10mg+5%GS20ml,iv,in 5-10min;15-30min后可重复5mg;。
维持量:20mg+5%GS100ml,ivdrip,( 5~10mg/h),25ml/h=5mg/h;24h总量不超过50mg医嘱:10mg(2支)+5%GS20ml,iv,在5-10分钟内注射完四、胺碘酮
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禁忌:充血性心衰、高度AVB、心动过缓用法:150mg+5%GS 20ml,iv,in 10min;10-15min后可重复;维持量:300mg+5%GS 250ml,ivdrip,42ml/h,1mg/min维持6小时;300mg+5%GS 250mlivdrip,21ml/h,0.5mg/min维持18h或3-4d;24h总量不超过1.2g
;加口服0.2 tid,5~7d;0.2 bid,5~7d;以后 0.2( 0.1-0.3)g、qd维持医嘱:150mg(1支)+5%GS 20ml,iv,在10分钟内注射完五、西地兰适用于室上速或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
禁忌症:与钙注射剂合用;任何强心苷制剂中毒;室速,室颤;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房颤仍可考虑);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或房扑用法:0.4-0.8mg+5%GS20ml,iv,in 10min;2hr后可再追加 0.2~ 0.4mg;。
24h内不超过1.2mg医嘱:去乙酰毛花苷0.4mg(1支)+5%GS20ml,iv,慢推,10-15分钟注射完六、异丙肾上腺素适用于窦房结功能低下所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禁忌:严重高血压、AMI、心绞痛用法: 1mg+5%GS500ml,ivdrip,30-90ml/h;
医嘱:1mg(1支)+5%GS500ml,ivdrip,30-90ml/h七、美托洛尔适用于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时,房速、房扑、房颤时减慢心室率用法: 5mg+5%GS20ml,iv,in 5min;5min后可重复,总量10-15mg。
医嘱:5mg+5%GS20ml,iv,在5分钟内注射完八、硫酸镁适用于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禁忌:高钾、AVB、严重肾功能不全用法:一般剂量25%硫酸镁10-20ml+5%GS250ml,ivdrip,qd
药物中毒引起的尖端扭转型室速:25%硫酸镁1-2g+5%GS40ml,iv,in 5min;维持量:25%硫酸镁20ml+5%GS250ml,ivdrip,3-24ml/h,(1-8mg/min)医嘱:20mL(2支)+5%GS250ml,ivdrip,qd
九、三磷酸腺苷(ATP)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禁忌:AVB、SSS、AMI、哮喘用法:首剂10-20mg,可不稀释,5-20s内注射完,如无效,2min后可重复15mg;2min再次推注(1~ 2min内效果消失)
医嘱: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20mg(1支),iv,快推,5-20s内注射完十、阿托品适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与锑剂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禁忌: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用法:0.5-1mg+NS10ml iv,5-10min可重复,一般不超过2 mg。
医嘱: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5mg+ NS10ml(可不稀释),iv/im十一、肾上腺素适用于心跳骤停,缓慢性心律失常用法:0.5mg-1.0mg+NS 10ml iv,3-5min可重复医嘱:1.0mg(1支)+NS 10ml(可不稀释),iv
十二、多巴胺适用于各种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跳骤停禁用:快速型心律失常、动脉硬化、高血压及血管阻塞性疾病、嗜铬细胞瘤用法:小量时(0.5~2μg/kg.min.kg)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及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
小到中等量时(2~10μg/kg.min.kg),能直接激动β1受体以及间接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自贮藏部位释放,对心肌产生正性应力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及心搏出量增加,最终使心排血量加大,收缩压升高,脉压可能增大,舒张压无变化或有轻度升高,外周总阻力常无改变,冠脉血流及心肌氧耗改善;
大量时(大于10μg/kg.min.kg)激动α受体,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及尿量反而减少由于心排血量及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致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十三、多巴胺微量泵的使用方法:体重乘3等于多巴胺的量(毫克),稀释成50毫升,你每小时以多少毫升的速度泵入就是以多少微克/千克.分钟的速度泵入。
如:病人体重60公斤,多巴胺180mg+32ml生理盐水,配制成50ml,每小时以10ml的速度泵入,就是以10ug/kg.min的剂量泵入医嘱:盐酸多巴胺180mg(9支)+NS 32mL 持续微量泵入初始泵速3mL/h,视血压调整泵速
---来源拯救地球人、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及网络资料 供大家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