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变态心理学:认知障碍1感知障碍》知识要点整理
以下内容摘录于聆听安宁变态心理学第3单元 常见的心理异常的症状 第1节 认知障碍1-感知障碍
常见的心理异常的主要症状是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都要必备的基础知识作为心理咨询师,必须得是半个精神科大夫,除了不开药之外,其他的都得会,包括一些常用的药的名字、功效等需要进行辅助治疗的患者,需要在三种条件之下来进行:。
A. 必须是经过临床系统的治疗,病理性症状得以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才能进行;B. 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是恢复社会功能和预防复发;C. 对于一些精神异常的患者,心理咨询必须要配合精神科医生的治疗一起实施扩展链接: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治病良方,不是灵丹妙药》本节课程脉络一、感觉障碍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觉(按压觉、触摸觉、温觉、痛觉)、内脏觉等(一)感觉过敏1. 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导致感觉阈限降低,对外界很低强度的刺激都会有过强的反应。
2. 症状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之后虚弱状态的患者3. 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具有易激惹的特点(二)感觉减退1. 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导致感觉阈限增高,对外界刺激感觉迟钝2. 症状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的患者。
*马老师解释木僵状态,以及出现木僵状态的可能情况3. 面对感觉减退现象,要注意区分是器质性的,还是心因性的(三)内感性不适1. 指身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服感、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的感觉。
2. 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遗症3. 是疑病症的典型症状二、知觉障碍(一)错觉错觉本身不是问题,它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带有固定倾向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一种认知。
课程直达:基础心理学 第4单元 知觉 第6节 错觉1. 患者对于错觉深信不疑,不接受现实检验2. 患有病理性错觉的病人,他们的错觉常常带有恐怖性质(二)幻觉1. 个体的主观感受、主观知觉和现实不一致,出现了偏差。
2. 正性幻觉和负性幻觉3. 精神病人对自己的幻觉深信不疑4. 根据感官不同,对幻觉进行分类(马老师逐条详解)(1)幻听(临床中最常见的幻觉形式)① 可分为言语性幻听和非言语性幻听② 言语性幻听又分为评论性、命令性、争论性幻听等。
③ 幻听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的精神障碍等(2)幻视① 缺乏具体的形态和明确结构的视觉体验② 原始性幻视具有独特的形象,如闪光、火花;幻视也可以同外界事物的形象一样,如看到某个人。
③ 幻视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以及脑器质性疾病和高烧患者中(3)幻嗅① 患者经常会闻到一种异味感,如尸臭、烧焦的味道② 幻嗅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的时候出现的一种症状(4)幻味① 幻味的患者经常在食物或水中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味道,尤其出现在有洁癖的人当中。
② 幻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5)幻触① 幻触的患者经常感觉到皮肤或者黏膜上,有虫爬、针扎、电击等感觉② 幻触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癫痫等脑器质性的精神障碍(6)内脏性幻觉① 患者身体内部有一种明显的、部位很具体的
异常的知觉(区别于感觉障碍中的内感性不适)② 内脏性幻觉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的发作5. 按照体验的来源,对幻觉进行分类:(1)真性幻觉幻觉产生与相应的感觉器官相联系,形象清晰、生动,与客观事物一样,有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我听到了一种声音)(2)假性幻觉幻觉产生不与相应的感觉器官相联系,形象模糊、不生动,与客观事物不一样,他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我的脑子里有一种声音)6. 按照产生的不同途径,对幻觉进行分类:(1)功能性幻觉。
① 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了幻觉,如患者打开收音机能够听到有人在议论他,关掉收音机就听不见了② 功能性幻觉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有时会见于气功所导致的精神障碍*马老师讲解为什么有些人自己练气功、做冥想会走火入魔?。
(2)思维鸣响/思维回响① 患者能够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② 思维鸣响经常出现在精神分裂症中(3)心因性幻觉① 由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幻觉的内容和精神刺激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是由心因性引起的② 心因性幻觉常见于与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癔症。
三、感知综合障碍有感知综合障碍的患者在感知事物的个别属性(大小、颜色、远近等)会产生变形(一)事物变形症1. 事物显大症2. 事物显小症(二)非真实感1. 患者感觉周围一切都有一种非真实感,像布景一样2. 非真实感常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
(三)窥镜症1. 患者认为自己的脸和形体产生了变化,老觉得自己不是自己了,所以在一天当中经常去照镜子,去验证自己的脸或身体是不是真的产生了变化2. 窥镜症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中本节课小结:。
现在大多数人都习惯性的用一般化的眼光做认知,以己度人——我觉得这个东西好,你也应该觉得好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说明我们普遍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换位思考能力,否则对生活中的异常现象很不敏感、非常麻木,。
对于异常心理,我们除了学习知识,还要有意识的提升自己换位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