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公孙丑(下)》学习之二十一
《孟子·公孙丑(下)》学习之二十一第六章: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1大夫王驩2为辅行3王驩朝暮见4,反5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译:孟子在齐国任卿,受齐国君王之命到滕国吊丧,齐王派盖下邑大夫王驩作孟子的副使王驩早晚同孟子相见,一同往返在齐国至滕国的路上,孟子从未与他商量过办事事宜公孙丑说:“齐卿的职位,不算小了;齐国到滕国的路程,也不算近了。
往返途中您未曾与他商量过办事事宜,为什么呢?”孟子说:“既然他已经安排好,我有何言可说?”注:1.盖:齐国下邑2.王驩(huān同“欢”):字子敖,齐国右师,齐君之宠臣3.辅行:副使也4.见:现5.反:返。
议:此孟子滕国吊丧,王驩已然独断,便让其专行,也就不必与之言也。王驩者无有请示之意,孟子不教也。
《山东邹城——孟府、孟庙、孟林修缮》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第七章:孟子自齐葬于鲁1反于齐,止于嬴2充虞3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4若以美然”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5棺七寸,椁称之。
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6,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7乎?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译:孟子从齐国到鲁国安葬母亲。
返回齐国,住在嬴地孟子弟子充虞请教:“前些日子承蒙老师不嫌弃,让我督促做棺椁的事当时大家都忙,我不敢来请教现在我想请教老师,棺木似乎太好了一点”孟子回答:“上古对棺椁没有规定;中古规定棺木厚七寸,棺椁相称即可。
从天子到百姓,讲究棺椁质量并非为美观,而是为尽到孝心没有好木料,不能称心;没有财物,也不能称心既合礼制又有财力,古人都这么做,我为什么不可以?况且对于死者,只是不让死身沾上泥土,人子之心就不能有一点安慰?我听说:君子不因为天下事而节俭父母所应用的钱财。
”注:1.鲁:鲁国2.嬴:(yíng音营)齐南邑3.充虞:孟子弟子4.木:指棺木5.中古:周公制礼也6.化者:指死者7.恔:(xiào音笑)畅快议:古之按爵、按家财而葬,今也已亡,相差甚远改革政策相同,无有可怨。
只是古墓已成历史,现挖掘一个少一个,不可再生焉,能不珍惜乎?
《山东邹城——孟庙碑林》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第八章:沈同1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子哙2不得与人燕,子之3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 。
齐人伐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 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
’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译:齐国大臣沈同私下请教孟子:“燕国可以攻伐吗?”孟子说:“可以燕王子哙不应该把燕国私相赠予,燕相国子之也不得从燕王子哙手中接受燕国就如有一仕人,你喜欢他,便不告知国君而私下把俸禄官位赠送于他。
他呢,也没有君命就从你手上接受了俸禄官位,这样行吗?燕王子哙让君位给子之不就是这个例子吗?”齐国去讨伐燕国有人问孟子:“您劝说齐国去攻伐燕国,有这事吗?”孟子说:“没有沈同私下问我:‘燕国可以攻伐吗?’我回答说:‘可以!’他们就这样去攻伐了。
如果他问:‘谁可以攻伐燕国?’我就会回答:‘奉天命治兆民的人,才可以攻伐燕国’现在有个杀人犯,有人问道:‘犯人可以杀吗?’我将回答:‘可以’如果他问:‘谁可以杀他?’我将回答:‘法官,才有权杀他’今以乱燕国去攻伐燕国之乱,我怎么会劝说?”。
注:1.沈同:齐国大臣。2.子哙(kuài音块):燕王姬姓名哙。3.子之:燕国国相。
《山东邹城——峰山风景区》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议:《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苏代(纵横家,苏秦族弟)为齐使於燕,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
”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权谋利害)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鹿毛寿(子之、苏代、鹿毛寿三人之邦,可夺国)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为圣贤之名而让也,庄子不幸而言中),以其让天下於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
今王以国让於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於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於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於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
今王言属国於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卖已讼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於子之 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诸将谓齐湣(mǐn同“闵”)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
”齐王(田氏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chì音赤)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以为先後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
因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
燕王哙执政三年,将王权(因三人之谗)私授燕相子之。子之南面行王政,也三年。国乃大乱。子之亡二年,燕国民众才共举太子,姬姓名平,为燕昭王。燕王哙谥“易王”。
《山东邹城——孟府日晷》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燕国由子之、苏代(苏秦族弟)、鹿毛寿三人祸乱,燕王哙无知乃成帮凶至燕国实乱五年,流弊不算,几万人的生命陨落哀哉!《孟子·公孙丑下》齐国攻伐燕国的讲述,与《史记·燕召公世家》讲述有所不同,读书时要注意。
笔者还是尊重《孟子》多一点若是正义之师,攻其不善,燕民服可收服;燕民不服,扶燕君可也不可扰民,更不可夺其资财除此之外便是霸道也,儒学不讲此等乱源中国的道学是生生不息,是生民;儒学讲王道,也是生民,不敢夺一人之命而自肥也。
由此可知:国之重器不能轻易私自授予。将军给予那些开疆拓土者。艺人可予财富不予爵。贤人予爵,能人予职。
《山东——蓬莱仙景》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