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远古时代的农业1.七八千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规模性的农业经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神农的传说: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进行谷物种植的成功实践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二)生产工具的变演变: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春秋战国时期:发达地区出现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3.汉代(1)牛耕在全国普及(2)铁制农具数量大大增加(3)出现出现了曲柄锄和大大镰(4)播种使用楼车(5)牛耕由耦犁变为一牛挽犁

4.唐代出现了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控制耕土深浅(三)古代农民的赋役制度:1.田租2.人头税3.徭役4.兵役5.杂役(四)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1.大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治水精神2.战国时期,

(1)都江堰:秦国蜀守李冰修筑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郑国渠:秦国水工郑国修建,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3.汉代(1)创造了井渠,今天在新疆吐鲁番哈密仍然使用(2)治理黄河:东汉王景4.隋唐五代:(1)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

(2)长江流域还出现了高转筒车,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5.宋代:水转翻车,巧妙的利用水力为动力,将灌溉用水提升到高田6.明清:出现了水力风车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2.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1)官营手工业发达,且水平最高(2)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3)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汉代的田庄手工业:

1.形成原因(1)汉代实行察举制,逐渐形成世家大族(2)土地集中严重(3)各地农民起义,使地主阶级希望保护自己的土地财产2.特点,田庄中农业手工业种植业养殖业一应俱全,是一个独立的自然经济社会(三)工官和匠户

1.汉代(1)盐铁官营: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将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官府垄断(2)西汉在首都长安设立服务于皇室的工场——东西织室(3)在齐郡设置三服官专门负责制作衣服,以满足皇室消费

2.唐代: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定期服役3.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4.元代: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四)纺织业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

(1)出土陶纺轮和骨梭、古针、骨锥等器物可见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2)最初的纺织原料是麻和葛(3)出现了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①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半个割裂的茧壳②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

2.夏商西周:(1)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2)商代有负责专门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3)商代遗物中多次发现玉蚕(4)周朝将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作妇工,是国有六职之一(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工)

3.汉代:(1)中国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2)花色品种达20余种,(3)马王堆的出土遗物①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49克②纱料:长45厘米,宽49厘米,仅重2.8克③还发现了几种起绒锦,花纹有立体感、层次分明

(4)汉代丝绸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4.唐代:(1)官营纺织业规模巨大①武则天时代绫锦坊中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②唐玄宗时期宫中有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700人(2)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定州富人何明远家绫机五百张

5.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业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6.元代:纺织家黄道婆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广传授棉纺织业7.明代:(1)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2)纺织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中出现了雇佣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五)先进的冶金技术:1.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了小件铜器2.商代:青铜制造的顶端(1)司母戊方鼎:最大(2)四羊方尊:精品3.西周:青铜器是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4.春秋战国时期:(1)中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器出现

(2)淬火的钢件出土,表明当时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5.汉代:(1)盐铁官营(2)开始用煤炭做燃料(3)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蓄力鼓风——水利鼓风(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6.南北朝时期:出现先进的灌钢法

7.北宋:以煤做燃料冶铁(六)陶瓷业的成就:1.原始社会:(1)原始彩陶已经出现,并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壁厚,仅0.5毫米,并有镂空和纤细的花纹(2)早期的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作原始青瓷

2.汉代:出土大量青瓷器3.唐宋:(1)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2)有青瓷和白瓷: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享有盛名(3)唐姓的瓷都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闻名天下

4.清朝:(1)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发明又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2)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顶峰,中国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作瓷路三.古代中国的商品经济:(一)商代:“商人”出现,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

(二)西周:商业进步交易频繁,用骨贝和铜贝作为货币(三)春秋战国:1.出现了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1)有的城市已经出现商业区,称作市井(2)著名商人:陶朱公和、吕不韦2.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四)秦代:

1.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市的法律:(1)商品买卖明码标价(2)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陶制容钱器中(五)汉代1.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发展出现许多商业中心

2.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3.王莽时期设置五均官,称五均司市师,控制市场物价4.出现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河南南阳)、成都(六)南北朝:出现草市(日中为市)(七)隋唐:1.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2.品牌意识增强:俞大娘航船3.草市(集市)作用显著4.夜市比较繁荣: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5.市(定时开放)发展为商业区6.著名城市: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都)(八)宋元时期:1.特点及表现:

(1)商业空前繁荣(2)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3)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4)打破市坊界限(5)庙会集市的繁荣2.宋代经济发展原因:(1)从分裂走向局部,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比如打破市坊界限(4)水路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5)纸币出现,促进了商业繁荣(6)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客观上促进了商业发展

(九)明清:1.城镇经济繁荣2.出现了商帮和会馆,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3.著名城市:(1)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区段“地值寸金”(2)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3)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4)其他: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四.古代中国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1.原因(1)是由中国的地理条件决定的(2)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3)是封建王朝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征收的保证(4)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2.主要内容:把农业作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和保护,对商业活动进行抑制或打击3.特点:(1)贬低商人地位(2)限制经营范围(3)征收重税四限制对外贸易4.评价:(1)积极作用①在封建社会初期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发展

②巩固了封建统治,(2)消极作用:①明清之际,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② 使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二)海禁政策:1.明朝的海禁政策: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是根本原因

②西方殖民者来华小打小闹③ 倭寇对东南沿海的骚扰④明朝强大的国力,2.清朝的海军政策:(1)原因: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根本原因②防范殖民者势力入侵④ 清政府害怕海内外的反清势力联合起来,威胁他的统治统治者

⑤ 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2)内容:严禁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最后广州一口通商(3)危害:①阻碍了海外市场的扩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产生:明朝中后期2.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3.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传统的儒家思想(4)重农抑商思想,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家,影响了资本的再扩发

(5)闭关锁国政策影响

版权声明:
作者:baike
链接:http://www.shmzbjfw.com/xx/517.html
来源:生活百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