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术语-二跷

解读1、阴跷脉,自然骨(舟骨粗隆)后方的照海穴起始,经过内踝,沿下肢内侧向上,进入阴部,向上沿着胸腔里面,入于缺盆(锁骨上窝),再上行,从结喉旁人迎穴的前边出来,经颧部内侧,到目内眦,与太阳、阳跷脉相会。

2、阳跷脉,自足跟外侧的申脉穴起始,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经髋、胁,至肩膀外侧,沿颈上至口吻,到目内眦,与太阳、阴跷脉会合,再上行经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3、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在拇趾外展肌止点;后方有胫后动、静脉通过。

4、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局部解剖:布有腓肠神经,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通过应用领域1、阴跷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嗜睡、癃闭等2、阳跷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失眠,目痛从内眦始等3、照海

主治:咽干,目赤肿痛,失眠,癫痫,胸痛,惊恐不宁,小便淋沥,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便秘;咽炎,扁桃体炎,前列腺炎,胎盘滞留,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衰弱等刺灸法: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min。

4、申脉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痫证,癫狂,腰痛腿寒,外踝肿痛,脚气,半身不遂,目赤痛,鼻衄;脑脊髓膜炎,内耳眩晕症,面神经麻痹,颈,腋淋巴结炎,坐骨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等刺灸法: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min。

参考文献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5月2、高希言.《中国针灸辞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1月

版权声明:
作者:baike
链接:http://www.shmzbjfw.com/xx/581.html
来源:生活百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